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东海郯县,下辖人口二十多万,是徐州数一数二的大县,早在东汉时期,这里一度作为徐州治所,地位相当于现在的下邳城。

    县里有几家大户,其中以姜氏最为富庶,最有名的要数王家,现任家主王朗乃徐州名士,与平原华歆齐名。

    郯县作为曾经的一州治所,其繁华程度自不必说,各种小商贩挑着土特产,在城里进进出出,然而近几日来,他们一度被关在城外。

    也不知是怎么回事,近几日来城外乌泱泱地来了大批流民,越聚越多,仿佛黑云压城一般聚集在县城外,闹得人心惶惶,若不是见流民们手中无兵,县里的百姓几乎以为黄巾来了,几欲收拾行囊逃到外地去。

    东海郡守姬润贴出告示,言说那些流民已被东海接收,承蒙姜氏资助,在城外另置村庄,县民无需担忧。

    又派遣书佐编户造册,调令军卒帮助流民搭建窝棚,现在城外密密麻麻地建了一大片,只是最关键的粮食却迟迟没有到位,城外哀嚎遍野。

    “任你俩百般说辞,想要姜家米粮,那是断无可能!”

    姜府厅堂,富态的姜老爷颇有些生气,毫不客气地回绝两个客人。

    徐庶c郑缺对视一眼,看着这位油盐不进的富商,也颇有些无奈。

    他二人那日深感姜钰昌的恩情,又惊慕其才学,以辞谢之名得见姜钰昌,想要拜其为师,对方一番说辞,便让他们到东海,辅佐郡守姬润处置流民事宜。

    姬润招待了他们,深感这两人非池中之物,遂征辟其为郡功曹,为了姜家的米粮,姬润几番来府商谈,姜老爷只是宴请饮酒,热切招待,却对赈灾一事绝不松口。

    姬润大为头痛,正好姜钰昌自徐州来了书信,便让徐庶c郑缺两人日日登门采访,轮番规劝。

    “还请姜老爷三思,若能救济城外流民,开仓放粮,姜氏善名定为天下所知,世人敬仰。”

    “区区善名要来何用,我姜氏历经几代,这才攒下如此家业,若是尽数撒了出去,百年之后我又如何面见先祖!”

    姜老爷将头扭向一旁,看都不看郑缺。

    “姜老爷乃心善之人,在下听闻月余之前,姜老爷曾携子往徐州治病,在城外行善布施,为何今日却要坐视流民饿死,这实在令人不肯相信。”

    “徐州城外流民不过数百,而今你看看这县城之外,那些流民数都数不清啊,两者岂能同一而论”

    徐庶见姜老爷不肯认账,又接着劝道。

    “正是如此,我曾听钰昌先生说过,当日在徐州并未放足五百石粮,因此小公子的病只治好一半,神佛不能感受诚意,现今流民在外嗷嗷待哺,姜老爷若是再行善事,那小公子的病不就痊愈了吗?”

    听到这里,姜老爷有些迟疑,但还是不肯开口。

    “况且钰昌先生已经对流民许诺,郡守大人也公贴告示,县里人和城外流民无不信服,对姜家感恩不尽,姜老爷如今却要毁约,这让世人又如何看待东海姜氏”

    姜老爷仿佛深陷泥潭,前后都找不到落脚之处,徐庶的话的确说到他心坎里去了。

    但米粮乃是姜氏根本,这种自毁祖业的事,姜钰昌都没和他说过,便擅自做了决定,不见到弟弟之前,他是绝不会松口的!

    “老爷,老爷,二爷和小公子他们回来啦!”

    正当徐庶c郑缺和姜老爷周旋的时候,一个仆人匆匆进来,大声报着喜讯。

    “好,回来的好!”

    姜老爷听到宝贝儿子回来,自然心喜,但他更想当面问问弟弟,为何要许下那般诺言,这不是自找麻烦吗!

    “阿父,元儿回来了!”

    姜元一已大声喊着跨进门来,由前面的仆人领着路,否则还真不知道怎么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