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长中也渐渐丢失某些东西,我们便把这种失去当成成长的代价。

    像后世的某些风气,社会现实教会了人们麻木不仁,价值观扭曲的极其厉害,仿佛在现实社会,同情心泛滥的人十分惹人厌。

    肆意指责人的虚伪c表里不一,根源却落在这种包容的道德被无情的现实击垮,已成为现代人普遍达不到的思想高度。

    那么,请感谢那个时代吧,有丰富的饭菜,有稳定的生活,你们除了没有房子,几乎拥有了整个世界。

    看着无忧无虑的堂弟,又想起城外那些差不多大的幼童,他们的命运会是怎样,等待他们的是易子相食,洗干净,用油炸,涮着吃

    投胎是个技术活,这是万古不变的道理,绝对公平是不存在的,因为从娘胎里已开始失衡,还有一句很诛心的言论:只有弱者才谈公平。

    那么又如何安置那些幼童呢?

    姜元一颇有些伤脑筋,青壮自有大用,妇人也不必多说。

    至于老者,可做些小事,他们本身便是一种财富,因为经验是时间赋予的,这里面不乏耕种的行家里手,只不过短期来看投入与回报不成正比罢了,仿佛养着他们是浪费粮食。

    太监人妖不做考虑,虽然这里面还真可能有,剩下的便是稚子了,他们力气小,阅历少,什么都不懂,什么也干不了,好像只能用来遛了。

    这可不对劲啊,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年轻人是社会的未来,但在这个时代,这些幼童更多的是作为传宗接代的象征物,或者是家中劳力。

    至于教育,和这帮人是沾不上边的,仿佛他们注定是泥腿子,只有很少一部分因为际遇才改变人生。

    姜元一突然想到,为什么不开办学校呢,学校自古有之,私学始载于孔子,这时代也是有的,不过一般人家受用不起,因为除了识字,还得花大量时间学习经文。

    但为什么要学习经文呢,因为除了这些根本没啥书可读的,何况儒学当道,读书直接目的便是为了当官,自然是要学经文的。

    但于姜元一而言,这些都是不必要的啊,后世的人才观便开明的多,只要拥有一技之长,能人之所不能,便是行业的顶尖人才,用处大了去了。

    那些神童当真独一无二吗?

    从哲学角度来说,世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人自然是有其特性的,然而若给基数众多的贫寒少年一个机会,未必不能培养出诸葛亮这般大才。

    姜元一不敢小瞧古人,却也不会特意拔高,他自个没自信与那些顶尖谋士c绝代枭雄争锋斗智,却相信可以培养出同样优秀的人才。

    想到这里,他觉得找到了一一条明路,靠个人或者姜氏单打独斗还是孤弱了点,若是大批人才出自姜氏开办的学院,那可就是种无形而庞大的力量了。

    袁氏两兄弟凭什么发迹,凭什么董卓不敢对他们下杀手,还得赔着脸面封他们官儿,不就是袁氏四代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么,(这时代的高官具有征辟权)这种人脉太可怕了。

    只是在这日后会被贴上结党的标签,需要想个办法解决,但仍不失为一种出路,姜元一很希望这么做,因为靠一个人是无法对抗世界的,对此他深有体会。

    命运既是你们的,便需你们来改变,而我只是给你们提供一个机会。

    他可以开设很多实用的科目,凭他那半吊子水平勉强能教个初中生,但更多的是这种思想创新,有些事一旦有了苗头,国人便会前赴后继地钻研下去。

    何况这事除了他这个现代人,也没人办的成了,因为这超出了他们的眼界。

    反正这帮娃闲着也是闲着,自然要拉出来操练,看看能塑造出怎样的一批怪物吧,姜元一还怀有一些恶趣味,凭啥眼前这两娃能过上这样吃饱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