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改变?
所以,当赵佶表现出失望的时候,他立马咳嗽后点醒少年王爷。
同时这个时期,本身就忙于求神问道,并顺带四处造势的赵佶,怎么可能不来拜访陈笠,也来这里问一下?
要知道一个人,就是等着一个人,一笔钱,一件关于升职加薪等普通事件的结果,都动不动陷入焦急c焦虑与急不可耐的状态。
何况是这种等一个皇位降临的天大事件。
而事实的结果就是,赵佶完全坐不住,他没疯,就已经表明心里素质很不错。
他到陈笠这里来,求的是又一次证明,与自我暗示的加强与巩固而且陈笠就在京郊,那就更方便了。
就在会客厅的,纸墨笔摆开。
赵桔c蔡攸c王诜加赵佶的另一个随从高俅高伯章,轮番阵,每每写毕,众人齐声喝彩,再点评一番,这是典型的互捧了。
当然几人的字都已登堂入室,赵佶年龄虽小,此时才十六岁,但已经在书法的用功很足,只是他的书法,已初露工笔痕迹,瘦长锋锐,美感外露,缺乏更多内涵与变化,这是他注重把画技引入书法的结果了。
这虽然大大显示出,他的书法与众不同,却也同时了显示他内心的更多内容。
而王诜的书法则是老而弥坚,书写下来,一股子老辣之气,铺满纸面,当然,王诜王晋卿,本来更突出的是他的画作。
反而是蔡攸与高俅的书法,真正获得陈笠内心的赞赏,一个秀美中不失劲道,一个形逸而神聚,好看又有精气神,与陈笠的风格,不吻而合,但也可以从这里看得出,高俅内心的谨慎,作为赵佶的随从c宠侍,他可以表面奔放一些,可内心则必须是小心谨慎,谨守法度。
因为赵佶他自己可以放浪,但绝不会真允许身边的人也跟着放浪,不然的,他天地下唯我独尊的那种感觉,就不会那么愉快了。
历史也早证明,赵佶喜欢对自己恭恭敬敬的人,蔡攸是一个,高俅是一个,甚至蔡京在赵佶面前也是那么做的,还有一些道士,其实也是看准了这一点,然后投其所好,比如说其中某个,一见面就说赵佶是天帝身边的金童,而他自己则是一个地位要低很多的天界杂鱼,然后赵佶自然心花怒放,龙心大悦,再看道士时,当然就是一个字:赏!
当然,追求自我其实没什么不好,可要看清现实,不能说完全不管不顾地沉浸于自己幻想的世界里,特别是身为皇帝,肩负着带着大家走路的重任,乱搞瞎搞的结果,必然是把大宋带偏带歪,国力c人心断层式的下降与涣散。
陈笠当然知道赵佶的心思,但不会学习蔡攸c高俅那些人的做法。
只是这个时候,陈笠也不确定自己能不能行,只想着,自己努力试试,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尽人事看天意。
而且陈笠也从来没想过,去改变赵佶什么,因为那根本不可能,人的性格,哪怕是一个普通人的性格,其实都是很难扭转的,只是想让他看清楚一点自己与现实,从而让他自己去觉悟而已。
好在陈笠是个挂逼,有一定那样的能力。
那么首先就是从书法,给予赵佶第一击,只不过陈笠当然不会当面说,赵佶的书法哪不好,哪不行,只会侧击旁敲。
接下来,陈笠就是首先以董其昌与赵孟頫的书法,展开两连击
特别是赵孟頫的书法了,包括元明清三朝,后世为什么那么多人追捧赞叹?!并产生深远的影响力,就是因为其精品作品的细节,比如说洛神赋赤壁赋那种细微之中的震撼,大有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的,那种动与静之间的让人心生狂潮般的恢宏气势。
而陈笠现在的书法,最强之处,也其实就是细节与复制能力,几乎完美地复制了董c赵两种书法其中精品的少部份,两种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