浒》丰富得多,曲折复杂得多。
后者在这个桥段的线索非常简单,概括性段落多,最精彩的地方是那三拳。记得少年时读到这里,还曾惊讶于怎么可以写得这么棒!
写这几章前,特意翻了翻书,发现一个地方非常有意思。
不愧是四大名著,细节丝丝入扣。
你看,金老儿父女五更(三点)起来,烧火做饭用去一小时。鲁达到了后,整整坐两个时辰堵店小二,就是静坐四小时。然后去状元桥,也得花上半个小时吧。郑屠切瘦肉肥肉臊子用一个时辰,即花掉两小时。
算一算,拳打郑屠时,时间至少是上午九点半以后了。所以书中说,“整弄了一早辰,却得饭罢时候。”古人早食是九点左右,刚巧过了饭点。
从这么看,《水浒》的时间不该出现偏差。
但郑屠切十斤臊子,怎么会整整用掉一个小时?老太太都比他快呀!
想了想,觉得问题出在刀具上。
《水浒》里关于做臊子只用了一个字,切。
而我们做臊子,切完之后,是必须噼里啪啦一通乱剁的。
我判断,宋代尽管出现了锋利坚韧得可以劈开铁甲的斩马刀,民间菜刀的刃口处理还是不行,剁多了起卷,折断。所以《水浒》里一直在切,从来不剁,不信你去翻。
把肉切成臊子肉糜,要多费工夫。郑屠花一个小时才切出十斤,属于情理之中。
宋代饺子馅c包子馅c馄炖馅什么的,并不精致,就是一些肉粒。因为只切不剁,弄不了太细碎。
关于钢刀的问题,描写杨奇那口刀时就闪过了一些杂念。古人缺乏成熟的表面处理工艺及元素组分掌控,靠经验,靠天吃饭,宝刀出世全凭运气。
不过我写的是科幻,又不是科普,费那个神干嘛。
但郑屠只花五分钟就剁好十斤,也没那么快。
哈,他不有四个熟练刀手吗,难道会自己老老实实弄?这些画面之外的东西,靠大家脑补,一一交代就成流水账了。
关于铜器的使用,有书友提到铜是重金属,毒。
其实铜器使用在华夏有悠久历史,一直延绵到现在。铜表面容易钝化,导致铜元素渗透进人体的量不太大,肝脏可以排毒。一旦超剂量才出问题,锡壶c铝锅也如此。
关于设定的背景。
历史上没有这样一个具体时代,却可以找到几乎所有过去的影子,无论美好还是不美好的。
大国争霸,小国林立,非常像春秋。但造纸c印刷术出现了,不是竹简刻字。《春江花月夜》出现了
关于殉葬与奴隶,距离我们不到一百年,就不多讲了。
随便提一下国师,在华夏历史上真实存在过。北宋灭亡前,东京被围,委任一鸟人做法,请神兵对抗金兵。后来呢,当然就没有什么后来了
而这本书里的国师,是真的厉害。
楚凡后来为什么要战天下,不是简单为世人求生存,为自己证长生,而是有深刻得多的理由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