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则草木再生;火干金,则草木秋荣;土干金,五谷不成。木干水,冬蛰不藏;土干水,则虫蛰冬出;火干水,则星坠;金干水,则冬大寒。”

    《春秋繁露阴阳义》:“以类合之,天人一也。”

    《春秋繁露人副天数》:“天地之符,阴阳之副,常设于身,身犹天也。天以终岁之数成人之身,故小节三百六十六,副日数也。大节十二分,副月数也。内有五藏,副五行数也。外有四肢,副四时数也。乍视乍瞑,副昼夜也。乍刚乍柔,副冬夏也。乍哀乍乐,副阴阳也。于其可数也,副数;不可数者,副类。皆当同而副天,一也。”

    《春秋繁露为人者天》:“人之形体,化天数而成。人之血气,化天志而仁。人之德行,化天理而义。人之好恶,化天之暖清。人之喜怒,化天之寒暑。人之受命,化天之四时。人生有喜c怒c哀c乐之答,春秋冬夏之类也。天之副在乎人,人之性情有由天者矣。”

    《汉书董仲舒传》:“臣闻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之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比受命之符也。天下之人同心归之,若归父母,故天瑞应诚而至。淫佚衰微,不能统理群生,上下不和,则阴阳缪戾而妖孽生矣。此灾异所缘而起也。”

    董仲舒不但认为“凡灾异之本,尽生于国家之失”,而且认为天“谴之而不知,乃畏之以威”。

    董仲舒还认为“天有阴阳,人亦有阴阳,天地之阴气起,而人之阴气应之而起;人之阴气起,而天之阴气亦宜应之而起。其道一也”。

    董仲舒说:“世治而民和,志平而气正,则天地之化精而万物之美起;世乱而民乖,志癖而气逆,则天地之化伤,气生灾害起。”

    《春秋繁露服制象》:“天之生物也,以养人。”

    《春秋繁露必仁且知》:“灾者,天之谴也,异者,天之威也。”

    《灵枢邪客》说:“天圆地方,人头圆足方以应之。天有日月,人有两目。地有九州,人有九窍。天有风雨,人有喜怒。天有雷电,人有音声。天有四时,人有四肢。天有五音,人有五藏。天有六律,人有六府。天有冬夏,人有寒热。天有十日,人有手十指。辰有十二,人有足十指c茎c垂以应之;女子不足二节,以抱人形。天有阴阳,人有夫妻。岁有三百六十五日,人有三百六十节。地有高山,人有肩膝。地有深谷,人有腋腘。地有十二经水,人有十二经脉。地有泉脉,人有卫气。地有草蓂,人有毫毛。天有昼夜,人有卧起。天有列星,人有牙齿。地有小山,人有小节。地有山石,人有高骨。地有林木,人有募筋。地有聚邑,人有蜠肉。岁有十二月,人有十二节。地有四时不生草,人有无子。此人与天地相应者也。”

    《汉书董仲舒传》曰:“天人之征,古今之道也。孔子作春秋,上揆之天道,下质诸人情,参之于古,考之于今。”

    在丱陵之争过程中,“下界”争斗的同时,其实“中界”c“上界”c“高界”,甚至“天界”,也都在争斗。

    “天界”并非不存。有道是:高不过天齐。

    玉皇大帝即居于“天界”。当然,玉皇大帝不可能自我争斗,但是玉皇大帝近侧之灵并非不有争斗;要不,《驭龙诀》怎么可能为大灵所用。

    《驭龙诀》乃玉皇大帝宫中之物,与之配套的还有《驭龙真经》。

    神是神,人是人,各有“定分”。

    正因为神与人交互影响,巨云头才为丱陵之失而痛悔不已。

    (本章完)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