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远能主动承担打架的责任,让他感到满意。“好吧,算了,看在我们两个国家伟大的友谊的份上,我原谅你一回。”

    “我知道错了,我保证再也不打架了。”宁致远没想到事情还有转机,赶忙诚惶诚恐地保证道。

    “你给我记着,下次,要是还敢打架,我一定把你送回中国。”辅导员故做严肃地警告宁致远。其实,作为一名尚武的老兵,他本来就没打算多么严厉地处理打架这种事。

    训斥完宁致远,辅导员转过身,看着仍在发抖的乌里扬诺夫,满脸都是鄙夷的神色,低声吼道,“还被打哭了,真丢人!滚吧,懦夫!”

    出了辅导员办公室的门,乌里扬诺夫就一把拉住宁致远的手,真诚地对他说道,“谢谢你,约瑟夫。”从此,宁致远和乌里扬诺夫就成了好朋友。

    就在辅导员大谈两个国家伟大的友谊的时候,中苏关系其实已经出现了裂痕。又过了大约半年,中苏关系彻底破裂了。

    宁致远别无选择,只能随着和他一样的留学生撤回国内。归国前夜,乌里扬诺夫倾尽所有,买了一大堆好吃的,还偷偷买了酒,欢送自己的好友。两个好朋友喝得大醉,依依惜别。

    回国后,宁致远被分配到物理研究院资料室当了一名俄语翻译。

    乌里扬诺夫经常给宁致远写信。在这些信中,乌里扬诺夫无话不谈。他热情洋溢地回忆他们的友谊,诉说对宁致远的思念之情,讨论他们关心的学术问题,关切地询问宁致远的近况。然而,让宁致远心惊肉跳的是,乌里扬诺夫经常肆无忌惮地发表对一些敏感的政治问题的看法。比如,他在信中就提到,“听说中国正发生饥荒,已经饿死人了。这些传闻是否属实?”

    那个时候,国内的政治气氛还是相对宽松的,宁致远和乌里扬诺夫的私人通信也没有受到过多的干涉。但是,即便如此,他和苏联同学过于密切的关系也还是引起了研究院领导的注意。终于,领导找宁致远谈话了,暗示他应该减少和乌里扬诺夫的来往。于是,宁致远给乌里扬诺夫写信,直言相告,“两国关系太紧张了,没有大事,少通信吧。”

    乌里扬诺夫似乎理解了宁致远的处境。他不再给宁致远写信了,改成了寄食品。几乎每个月,乌里扬诺夫都要给宁致远寄来好多罐头和各种各样的食品。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苏联的食品供应也并非十分丰富,很多食品也是凭票证供应的。有时为了购买食品,人们还要彻夜排队,甚至冒险进行黑市交易。宁致远深知那些食品是多么难得c多么珍贵。每当他收到乌里扬诺夫慷慨馈赠的时候,内心都由衷地感动,也十分不安。他给乌里扬诺夫写信,要他不要再寄食品了。乌里扬诺夫却一如既往,照寄不误。两国关系破裂了,可是他们两人之间的友谊仍然牢不可破。

    乌里扬诺夫的罐头让宁致远成了资料室最受欢迎的人。每当他收到罐头的时候,一帮人就一拥而上,每人抢走一个。“检查一下苏修特务有没有在罐头里藏情报。”大家起着哄,打开罐头,品尝起来。宁致远也总是乐于大方地和大家分享这些那个年代难得的美味。

    转眼又是五六年过去了,十年动乱来了。

    本来,按照当年揪斗牛鬼蛇神的标准,年龄才三十来岁,除了翻译了一些外文资料文献,在学术方面还毫无建树的宁致远,是没有资格当反动学术权威的。然而,眼睛擦得雪亮的造反英雄们及时发现了宁致远和乌里扬诺夫过于密切的交往。特别是,乌里扬诺夫竟然频繁地给宁致远寄来那么多的罐头。这在那个物资匮乏c食品短缺的年代,难免不让人浮想联翩,疑窦丛生。于是,“隐藏很深”的反动学术权威c苏修特务宁致远被揪了出来,打倒在地了。

    苦不堪言的宁致远除了自认倒霉,却也无可奈何,只好听凭命运的安排了。没想到,他的命运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