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其实炮制何首乌也不难,唐代《理伤》中有黑豆蒸c醋煮c水煮熟黑豆酒煮等炮制方法,并提出“用苦竹刀切,米泔浸一宿,暴干,忌铁”。宋代《圣惠方》中提出增加单蒸c米泔水浸后九蒸九暴,《朱氏》中提出生姜甘草制,《履巉岩》中提到牛膝制等法。金元《儒门》中有米泔黑豆干枣同制。明代《回春》又增加了黑豆人乳制,《醒斋》黑豆牛膝人乳制,《景岳》中写道人乳拌蒸c酒浸蒸。清代《良朋》还增加了乌羊肉制c牛乳制,其炮制方法已达30余种。

    总的来说,难者不会,会者不难,难就难在古代没有那么多识字的人,识字的人中没有那么多银两买那些珍稀书籍,识字又有钱买书籍的没有像现代社会那么广泛的资源,毕竟现代社会几乎整个知识都是开放的,想要知道什么只要上网一搜,想要买什么只要上购物网站,一切都是放在那儿的,只要你掏钱肯买。

    而古代封建时期,整个社会的信息都是封闭的,不流通的,哪怕你家财万贯,有些东西不知道它有什么用,你不知道它在哪儿,那就买不到。

    单说谢萱所知道的炮制何首乌的方子,她当初没花任何代价,就只是上网一搜,一个集合了千百年来无数医家先辈智慧结晶,经过千百次试验,无数人在制作中改进,才得出这个精华般的方子。

    她甚至不需要知道这些步骤来自哪本医书,这本医书又是哪个朝代c哪位先贤写出来的。而明代的医家想要得到这样一个简单的方子,则必须首先是个识字的,次而神通广大能搜得来各种珍藏版本医书的,再经过无数次试验,才能得出这个看似简单的方子。

    所以说,现代文明的好处就体现出来了,每一个现代人可以说都是站在古代无数先辈智慧结晶凝结的巨人肩膀上,只是每个人都不自知罢了。

    “姥姥,黑豆汁熬好了吗?”

    这日,谢青山带着两个儿子照常上山去寻药材,谢萱就在家教谢王氏和林氏炮制何首乌,谢志远兄弟俩也在旁边烧火跑腿的帮忙。

    “萱萱啊,你来看看这熬的怎么样了?”谢王氏看了看锅里黑糊糊的汁水,有些不确定的说。

    谢萱哪儿知道熬到什么程度,她也不过照本宣科,只要水和黑豆的比例对,火候对,应是差不了多少,眼下黑豆汁已经熬了两个时辰,又加水煮了一个半时辰,应该可以了。

    那边的鲜何首乌几日前已经洗净浸润,竹刀切片后晒干了,谢萱有点不确定的说:“应该可以了,把黑豆汁和首乌片拌匀了,在放进蒸笼里蒸十六个时辰,蒸到黑豆汁浸进去就行了。”

    厨房原本只有一个灶台,前几日谢萱说炮制何首乌需要的时间长,要再砌个灶台,要不没办法做饭了,谢青山就连夜带着两个儿子在原本灶台边另砌了个灶台。

    “哎唷,蒸十六个时辰,这得整整两天一夜啊,果然这炮制药材不容易啊!”正在切鲜首乌的林氏感叹了一句,鲜首乌还是很坚硬的,谢平田用后山的大竹子做了几把竹刀,竹刀又轻又没菜刀锋利,切起首乌来十分费力。

    “蒸这么长时间,咱们这柴火不够吧!”谢林氏望了望厨房外堆积的木材。

    “我和志诚去后山再拣些回来!”谢志远懂事的说,谢志诚有些恋恋不舍的,被谢志远拉出去了。

    “不准上山啊,在山脚下拣些就成!”谢林氏连忙对着谢志远兄弟俩喊,远远的听到两人答应了才放了心。

    将黑豆汁和晒干的首乌片拌匀了,放进竹制的蒸笼中,小火蒸上,剩下的就是烧火了,得保持火不熄灭,整整蒸制十六个时辰。

    “今天晚上得有人连夜看着火,睡不了好觉了!”谢萱坐在灶台边的小板凳上,往灶台下塞了一根柴火,笑着说。

    “唉,那有什么,不过一两晚不睡觉,就能多得几两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