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进入十一月,天气明显转凉,肆虐中原各地的蝗虫纷纷偃旗息鼓,各路消息的反馈也证明了蝗虫大势已去,舆论也开始乐观起来,更多的人已经开始筹备明年的春耕。     十二月,气温进一步降低,广信城市面上悄然出现了一些新物,既有便宜的,也有贵的烫手,共同特征都是来自荒村。     入冬后,各地受秋粮绝收影响,北海郡陆续传出匪患,但距离广信还远,但考虑到广信免受蝗灾侵扰,不排除流民落草为寇后前往广信“讨生活”。     百里燕随即令司空南派遣斥候c细作二十余人c前往麟城c蒲城c鼎炀三地摸排山匪贼寇消息,为春荒剿匪做准备。     盛元626年的正月注定是个不平静的年,先是太尉钟赞病死,鼎炀侯如愿以偿的补太尉一职。理论上将咸国兵马大权握在了咸王c王太后手中。     紧接着爆发“年乱”,因新政导致物价飞涨,又遭蝗灾侵袭,丘南c咸西两郡百姓一夜赤贫,虽然免除了所有赋税,但家贫如洗,赈灾迟缓,物价飞涨引发民愤,内朝情急之下查抄了十几家大户,以查抄款填入赈灾两款之中暂时平息了民愤。     由于咸西c丘南两郡是当年民变重灾区,地区经济衰退严重,而早年不少受封权贵封地都在两郡,由以各种“封君”最多,多达三十多人,初衷是希望这些封君能经营咸西c丘南两郡发展经济,最终却也没能如愿以偿。     如今他们秋粮收不上来,税负悉数减免,这些既得利益者自然要从其他地方抠回来,如增设的过路费c过桥费,养鸡养鸭的种苗税等等,可谓是极尽残酷剥削之能。     正月刚过,二月乍暖还寒,工坊内隆隆作响,工匠们秩序井然忙碌着各自手头的活计。百里燕手头拿着一片巴掌大的锁甲,问道一身旁年男子:     “杨工正,一件锁子甲毛重几何?”     “回大人,根据大人指点,八种尺寸锁子甲最重十七斤,最轻十三斤,重甲毛重估计超过二十五斤。”     “嗯,每月产量如何?”     “八个熟练女子或工匠,每十五天可制锁子甲两件。”     “要尽快大量生产,一切所需人手优先招募女子做工,不足人手再招男子。”     “诺,在下尽快筹措此事。”     杨工正本名杨盾,工正是工匠官职,专司技术制造。     杨盾早年是坛城军器监工正,负责制造弓弩机械,坛城被义军攻破后,杨盾逃亡外地,后又被霍行抓住,替霍行制造强弩。得救后,因担心返回原籍再遭坛城官衙判罪,最后留在了荒村替百里燕效力。     时下各种铠甲无论私人还是权贵都不能私自制作,唯独锁子甲不再其列,原因也很简单,时下没有锁子甲,时人自然对此没有概念,即便被查到,此甲非彼甲,大可不认账,甚至会被耻笑。     锁子甲所需铁料部分来自剿匪,部分来自赵逊上大夫特权可从盐铁司购买,甚至还能从姜闵那里得到些实惠。     有了铁料,对现有窑炉加以改动,并在原始设计基础上增加防火耐高温涂层,加强炼炉强渡,即可以灌钢法炼钢,同时添加石灰,吸附反应铁中的杂质,得到纯度更好的碳素钢。     而炼钢需要焦炭,时下多以煤甚至木炭直接炼铁,铁水质地低劣,精铁只能软化,有甚者铁水不开,因此列国生铁产量极大,精铁极少,尚没有钢的概念,千锤百炼的百炼钢技术也尚未出现,炒钢更谈不上。     炼好钢需要焦炭,还得手把手教杨盾等人焖焦炭,再用焦炭炼钢,受熔炉限制,每一只能炼三百至左右的钢水,最后再加工成铁丝,用以制作锁子甲。     锁子甲对刃具防近乎免疫,对时下弓弩手装备量最多的是扁菱箭c长菱箭c梭箭防御力较好,对锥棱箭防御最差,尤其是强弩所用的锥棱箭,即便是钢制锁子甲,极近的距离仍有较大刺穿的风险。     最具杀伤力的当力的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