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运输已经筋疲力尽,一放到江里便又游回到岸边水浅的地方。你们放生的前脚一走,后脚就有很多当地人在岸边捞,然后再拿到市场上去卖。那些没有被捞走的,有很多因不适应寒江水质而病死。所以真正放生活下来的不足十分之一。再说你们每年放生的乌龟,活下来的一个都没有,因为这些南方的龟在北方根本就过不了冬。”

    远尘一边听一边不住地点头,他感到孟冬说得很有道理,于是就问:“那照施主的意思,以后庙里就不组织往江里放生了?”

    孟冬连连摆手说:“我不是这个意思,庙里该组织还得组织,但放生的活物应当科学地选择。”

    “放生这里面还有科学?”

    “当然有了。往江里放生就应当选这江里土生土长的,比如这江里的江鲤c鲢子c黑鱼都可以。还有,我每次都看到,庙里放生总是在早上日出以后,其实应当在晚上天黑以后。这样的话鱼就有十几个时的时间恢复体力,而且晚上即使鱼游回岸边,也不容易被捕到。”然后孟冬一指面前的水桶继续说:“就像这条鲶鱼,你要是白天往江里放生,说不定晚上它就摆在餐桌上了。还有,冬天庙里有时到市场买鸟放生,有很多鸟是南方贩运过来的,在北方天一黑就全冻死了。”

    就这样,两个人相识后交谈的第一个回合,孟冬就用“科学”二字给远尘上了一课,把远尘说得不住地点头。远尘和尚不但不生气,而且心里还特别高兴,他从孟冬说话的语气和脸上的表情看出,那绝对不是炫耀更不是卖弄——那是真诚。

    但接下来换了另外一个话题的时候,远尘和尚又给孟冬上了一课。

    当时孟冬问:“师父能否告诉我,对‘缘’如何理解?”

    远尘沉默了许久。作为一个阅人无数的出家人他猜测,面前这个年轻人不是官员,就是做学问的人,并且还是一个很有思想的人。这个年轻人表面上的谦虚随和,却掩饰不住眼神中的挑剔和怀疑。于是远尘便说:“古人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是本质,器是形式。唯物辩证法的因果关系在佛教中称之为缘。”

    孟冬静静地听着,却听不到下文,于是便继续问:“师父的话我还是不懂,究竟何为缘?”

    远尘又沉默了许久,说:“刚才我是以我的理解对缘来解释。其实,中国人在学术上总是习惯于下定义来解释,然后死记硬背。在很多时候这个习惯不好,下定义容易将人的思想框死。最好的方式是通过一件具体的事来‘悟’,‘悟’在思想上有无限的发展空间。如果你对我刚才的解释不理解甚至不满意,这样很好。你通过对自己身边发生的每一件事来‘悟’,时间久了你就会发现越‘悟’越深,直到有一天你心中豁然开朗,便会发现所有的缘都是必然,你会感觉到佛的存在,一切都是佛的安排c都是佛的旨意。”

    “如果我没有意识到佛的存在,而是意识到了上帝的存在呢?”孟冬平和的话语中隐含着一丝挑衅的味道。他虽然感到自己问得很唐突,也许很不礼貌,但话已出口。

    但是出乎他的意料,远尘不但没生气反而笑了,说:“一般人总是把某一宗教的始祖形象为某一个具体的人。当你这样理解,佛主或上帝只是一种抽象的思想的时候,你会发现,其实佛祖和上帝是一个人,只是我们这些凡人没有看到或不愿看到。如果谁能把二种思想合一,那将是功德无量啊!”

    随着后来几次接触,每次交谈后,远尘的话都会让孟冬思考许多天,以至于他有时会在办公室里沉思许久。

    孟冬隐约地感到,远尘和尚在给自己洗脑。这种灌输思想的行为也许是有意的,也许是无意的。但是,即使是有意的,那么也一定是善意的。因为远尘毕竟是出家人,宣传佛教思想是他的职业。

    孟冬并不信佛教,但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