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站于峡谷,高声道:“闻仲已死,众将士听令:武王以仁治天,但凡投降者既往不咎。降兵扔了兵器趴下,不降者可赐箭葬。”
唏嘘中,士兵们有的丢了武器趴下,有的悲愤站立,被箭射死。
姜子牙将闻仲尸体带回都城,武王命人拔去太师身上箭头,为他擦拭换衣,稍后好生安葬。
姬旦看着闻仲尸体不禁惋叹!:“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故事,做过什么都会封存于记忆,供世人凭吊,闻太师是个英雄,值得被后世敬仰,他做过的事不该被纣王的昏庸残暴所掩盖。”
武王点头道:“就在城外建一座忠烈祠,将老太师,黄飞虎将军等忠义之仕长埋于此吧!”
众臣拱手,:“武王圣明!”
武王起身道:“不止如此,殷商遗民众多,这几日寡人也在思量,返回西岐后,这些遗民该如何处理”
姜子牙想着誓死不屈的闻仲和黄飞虎,觉得殷商势力不容小视,:“我国如今俘虏战兵过多,粮草早已匮乏,如果将遗民迁往西岐恐生变故,还是杀了以绝后患,如今国库空虚,如果再生叛乱,恐怕力不从心。”
武王低头想了想,转头询问姬旦,:“旦啊,依你之见呢?”
姬旦拱手道:“臣弟以为不可,当初各国举义,以至仁讨伐至不仁,如果将遗民杀害,有损王兄仁君圣贤。当然,姜尚之虑也着实存在,不如,挑选重臣驻兵监管。”
武王凝神思索,姬旦看了看林景,忽然想到了什么,:“风林将军曾说过,信仰不同并非大罪。臣弟思量许久,觉得林将军所言甚是,让那些遗民依然可以信奉自己的祖庙,保有自己的信仰,让他们觉得一切未变,方能以不变应万变。”
武王看了看姜子牙,姜子牙拱手道:“还是文公想得周到,臣附议。”
武王笑道:“好,遗民之事的诏书颁布,就交由四弟和姜尚费心了。”
武王毫无疑问的成为了天下共主,颁布诏令:将朝歌以东改为‘卫城’,西南为‘鄘城’,朝歌以北为‘邶城’。调来了自己三个弟弟监管,老八姬封(后称卫康叔)由管徒封卫城,老五姬度(蔡叔度)由蔡徒封鄘城,三弟姬鲜(管叔鲜)封邶城。
姜子牙带着殷庚和微子来到武王面前。
殷庚一袭白衣,腰挂黄玉,圆嘟嘟的小脸不安的左顾右盼,跟着微子毕恭毕敬的下跪施礼,:“拜见武王。”
:“起来吧!”武王起身,从侍从手里拿过黑红相间的长袍,亲手给殷庚披上。
殷庚颤栗了一下。
感觉到殷庚抖动的身躯,武王轻轻为他系上腰带,:“不错!很合身,你比寡人的诵儿强壮,也比他虚长几岁,即今日起,你就是殷商的一国之君了,做为国君可不能发抖,外面还有很多子民看着你。”
殷庚惶惶不安,点头谢恩!
艳阳高照,号角长鸣。
殷庚改王号武庚,身着黑红相间的王袍一步步踏上台阶。
殷商的臣民对武王这样的安排十分愉悦,武庚毕竟是纣王遗孤,这样的安排百姓非常满意,而且还保有了他们的宗祠,让他们依然可以祭祀自己的祖先。
隆重的登基大典在百姓一片欢呼中落下了帷幕,武庚接替纣王成为殷商新的帝王,设三监共同治理,毫城河口设英勇祠,祭奠一代名将闻仲及黄飞虎等,百姓叫好,武王这样的仁君着实难得。
武庚坠坠不安的坐上了王位,虽然年少,但并不无知,他知道,这个王位如今已是名存实亡,大商国早已不复存在,不过是周国攻下来的附属小国了。
微子站在武庚旁边,侄儿继位保住了殷商正统,着实欣慰,可惜自己却不能留在殷商辅佐,他得跟随武王返周,会被安排去往别的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