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外时,已是悔之晚矣。

    高宗想收回权柄,与西台侍郎上官仪密谋废掉武则天,武则天却干脆利落地以谋反罪将上官仪处死。

    高宗瞠目结舌,却也无可奈何。

    上元元年(公元674年)年8月,高宗号天皇,武则天号天后,同朝接受群臣朝拜,天下人谓之“二圣”。史载“上每视事,则后垂帘于后,政无大小,皆与闻之。天下大权,悉归中宫,黜陟c杀生,决于其口,天子拱手而已,中外谓之二圣。”

    至此,高宗形同虚设,唐朝权柄尽在武则天的掌握之中。

    对于母后独霸朝纲的所作所为,已经长大成人的太子李弘很是看不惯。且说,萧淑妃所生的两个女儿已经都年过三十,武则天仍把她们幽禁宫中不许出嫁。高宗也很是过意不去,碍于母老虎武则天的淫威,不敢多说一句话。太子李弘愤愤不平地说:“这件事容易,只要父皇下一道诏令,一切由儿臣来办!”由此,在高宗的带头引线下,李弘擅作主张,很快将两个姐姐嫁了出去。

    武则天得知,气得浑身发抖,但嫁都嫁了,也只好认账了。

    然而,改年(即公元675年)四月,太子李弘便暴死于东宫。

    很多人都说,太子李弘的死非常可疑,十有八九是死于其母武则天之手。

    李弘是武则天所生的长子,李弘既死,接替太子之位的是武则天所生的次子李贤。

    为了培养李贤治国驭臣的能力,高宗特意令他监国。

    这么一来,李贤无疑会分掉了母亲武则天的一部分权力。而李贤是个极有主见的人,且性格刚猛,遇事不迁就c不妥协,坚执己见,则不可避免地引发了母子间的矛盾。

    武则天一不做c二不休,以谋反罪将李贤下狱。

    高宗吓得魂飞魄散,顾不得体弱病痛,跌跌撞撞地前去面见武则天,声泪俱下,苦苦相求,武则天这才免去李贤死罪,废为庶人,先是幽禁,后来发配巴州(今四川省巴中县),改立第三子李显为皇太子。

    弘道元年(公元683年)十二月,唐高宗病逝,皇太子李显继位,武则天则被尊为皇太后,直接控制朝廷大权。

    前文说过,光宅元年(公元684年)二月,武则天为了试探群臣的反应,将登位才两个月的李显废为庐陵王,并迁于房州,另立第四子豫王李旦为帝;看群臣不敢反对,又进一步将李旦冷藏于宫中,不许过问政事,自己临朝称制,独掌朝政。

    眼看武则天大权在握,武则天的娘家子弟纷纷跳出来,为武则天出谋划策,以进行下一步的篡权篡位活动。

    武则天有一个侄子,名叫武承嗣,就在朝堂公然叫嚣,力求武则天立武氏七庙。

    立七庙之事,非同小可。

    七庙本指四亲c二祧及始祖之庙,四亲,即指父c祖c曾祖c高祖;二祧,即指高祖的父和祖父。

    立七庙还是立五庙或是立三庙,是维系封建统治的一项重要制度——宗庙制度。

    《礼记·王制》上称:“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按照周礼,宗庙制度是天下有了帝王,分封诸侯,立卿大夫设置都邑后,建立的宗庙祭祀制度。即孔子所说的:“天下有王,分地建国,设祖宗,乃为亲疏贵贱多少之数。”

    在该制度下,天子立七庙,诸侯立五庙,大夫立三庙,士立一庙,庶人无庙。

    因此,立七庙,成为了历代帝王约定俗成的做法,到汉朝最终定“型”,即帝王设七庙供奉祖先,太祖庙位居正中,其左右各为三昭三穆。后世也以“七庙”作为王朝的代称。如汉贾谊《过秦论》上说的:“一夫作难而七庙隳。”南朝徐陵《司空徐州刺史侯安都德政碑》的:“七庙之基,于焉永固;万邦之本,由此克寧。”《南史·宋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