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一年十一月中,北方大地已经进入到草木枯疏、万物凋敝的时节,而千里之外的江南一带仍是一派绿意盎然的景致。
这一日下午申时许,坐落于南京城内秦淮河南岸几里处一座规模宏大的豪宅大门前,一辆辆装饰豪华的八抬大轿先后抵达此处。
待轿子停稳之后,随行于轿旁的管家们抢上去撩起轿帘,伸出手臂搀扶着主人步出轿外,等候在门前的数名宾客急忙上前施礼问安,随后恭请一个个气度不凡的大人物进入府中。
一队队身穿或蓝色或黑色劲装、腰悬长刀的护卫紧随在轿子周围,待看到自家老爷被站在门前的迎宾迎入府中之后,彼此之间才开始抱拳施礼打起了招呼。
这座六进豪宅便是魏国公徐弘基的宅邸,也是朱元璋定都南京后,大明开国第一功臣、时封魏国公的徐达亲自督公建造的。
不过最初的魏国公府占地并不是很大,之所以能有今天占地千亩的规格,也是经过两百余年来历代魏国公巧取豪夺才形成的。
偌大的国公府里假山池塘、名贵花木遍布,曲折回廊似是永无尽头一般,若干大小庭院彼此相通相连,行走其中时常有木质两层小楼拔地而起,为的便是能从不同角度和高度,欣赏府中各种秀丽的景色。
徐达如果再世的话,如果没人引领,进了自家宅子也许连洗手的地方都找不到。
魏国公一脉传至现在的徐弘基已经是第十代。
虽然自崇祯十年起,皇帝下旨撤销大明各地的卫所,魏国公府不再握有兵权,但两百年积累下来的人脉和威望还是无人能比,魏国公府依旧是公认的大明顶尖的勋贵府邸,仅比在北京的英国公府地位略低一些,但却远超其余的公侯伯府。
前几日,徐弘基派遣府中管事,以自己六十五岁寿诞之名在南京城中遍洒请柬,邀请诸多城内的勋贵今日申时末前来府中宴饮欢聚。现在虽说距离申时末还有一段时间,但收到邀请的勋贵们已是各自携带礼物,提前来到了魏国公府中。
其实不管是徐弘基还是诸多客人心里都明白,这次的寿诞之宴只不过是个借口罢了,年过六旬的徐弘基身染重疴已有一年多,身体已是每况愈下,已经有大半年不曾见客了。
此次宴饮的目的各人心中有数,为的就是商讨如何应对士绅一体纳粮之事。
这个消息在京师刚一传开,很快便被昼夜不停航行于运河之上的商船带到了江南一带,并随即在士绅大户们之间引发了滔天巨浪。这些声浪很快便汇聚成了一种声音:皇帝无德,朝廷奸佞当道,竟然欲行此恶政夺民口中之食,此举以致天怒人怨!
江南全体官员士绅当同气连枝,集体为民发声,声讨此等残民恶政之同时,采取必要之手段,阻止其在江南实施。
从消息传来到现在十余日的时间里,除了松江府和宁波府以外,江浙地带所有府州县官府主官们,每日都会接待成批的士绅大户登门造访,强烈要求父母官们上书皇帝和朝廷,尽早打消这种欲劫掠民众的强盗行为,以保障江南地区的繁荣和稳定。
各地大批士子生员也纷纷集结到官府门前静坐示威,抗议朝廷即将推行的苦民之策。
江苏和浙江巡抚衙门也是门庭若市,每天都有或是致仕高官、或是在任高官的亲友等等各色人等登门问询,追问朝廷是否真要推行此策,并告诫两位高官,江南历来为朝廷赋税重地,若是此策施行,现今之繁华盛景眨眼间便会烟消雾散,希望两位抚台即刻上本皇帝,言明此事的危害性,不使刚刚稳定的大明再度陷入不可挽救之祸患当中。
江浙两省各地主官中有人已经开始互通声气,准备联名上本,向朝廷阐明此策实施之后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请求朝堂重臣们三思而行。
这些人当然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