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秉钐措手不及,原来他们二人是同母兄弟,且是父亲伍国莹的正妻所生,而秉钧、秉鉴为傍妻之子,这其中有着正庶之别长幼之分,就是父亲急流勇退,也是理应秉镛作为嫡长子做“元和行”的主事人,怎么着也是轮不到秉鉴头上的!只是眼前这个东家之位不仅如父亲所言如布针之毡不好坐,放在手上也是烫手的山芋,弄不好拿得起,放不下。
虽瞻前顾后,但绝不能让统揽家族商行事务的大权就这般轻松旁落到秉鉴的头上,秉镛朝秉钐使了一个眼色,秉钐会意,“爹,老三今日之言虽是腹中城府之流露,但以我兄弟之间长相久伴的了解,他还是以谋划为长,以伐断为短,做臂膀绰绰有余,做首脑并不合适。再说上有父亲,前有长兄,不说老三这些年深居简出与外界疏离,单说代表‘元和行’出面料理事务,就唯恐让人误会疑讳我伍家诚意不足。”
秉钐这番话虽说的隐晦,但言外之意秉鉴优柔寡断不足以胜任东家之位,另外秉鉴不为外人所知,如秉鉴代表伍家在外面行事,会被认为伍家没人!任凭谁都能听得明白,秉鉴当家,他不同意!
秉钧是实在人,他说道:“若父亲真的想暂时退居幕后歇一歇脚避一避风头,我还是觉得让三弟做我们‘元和行’的主事人最为合适。如父亲所言,熟思审处行成于思,运用之妙亦在于一心,既然我们决定按秉鉴谋划行事,就应由秉鉴将框架搭建起来,等有了形状再作他议。”
秉鉴连连摆手,“四弟所言甚是,还是大哥代表‘元和行’与各方周旋最为合适。”
秉钧这次不假思索地说道:“我不同意让大哥来做‘元和行’的主事人,这其中的道理很简单,刚刚大哥提议‘逃之夭夭’,如果日后再遇风难险阻恐大哥意志不坚而半途而废,功亏一篑!再有,大哥虽然有阅历,可处理起棘手的事情来思路简单直接,也是不适合做一行主事人的。”
秉镛听了秉钧对自己的如此评价满脸通红,一道青筋也是瞬间凸隆了起来,但碍于父亲在这里又不好发作,他先是尴尬地干笑了一声,然后说:“老二说的好,说的好!可话说回来,有爹在这后面掌舵,谁做咱家这个主事人都是一样,只是有了这个名号在外面行走起来更理直气壮些罢了。我忽然间有个想法正好趁我们哥几个都在当着父亲的面说一说,老三此时给我们画了一个大饼,听着确实是诱人垂涎,但最终能不能吃,吃了又能否消化得了还不得而知。如果这个饼最后还只是停留在纸上,或是放到了锅里烙成了木饼、石饼不得下咽,那今日之骑虎之局面还将再现,我的意思呢,莫不如趁着此时我们兄弟各立门户分而治之,以免一损俱损,也为我们伍家日后再遇波折之时留得几线生机。”
伍国莹、秉钧、秉鉴父子三人听了都是一愣,秉镛这最后话里的意思再是直白不过,用两个字概括起来就是:分家!
伍国莹很是生气,他用颤抖着的手指点着秉镛说道:“秉镛,你这说的是什么话!俗话说‘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此时我们伍家在秉鉴谋划之下正应同舟共济逆流而上,而你却是闹生分急着要分家,作为伍家长子长兄你不觉得丢脸吗?”
秉钐则是一副不以为然的态度,“爹,我想您老是误会,也冤枉了我大哥的一片赤诚之心。您想想看,真是按照我老三的说法走不通,是我们伍家倾巢之下无一完卵好呢,还是牺牲一人得以大家保全强呢?再说,我想大哥的意思无非只是个名义上的分家而已,到时候我们找来几个有名望的见证人到场,宣扬出去让外界知道我们伍家几兄弟已是各立门户也就可以了,暗下里自愿把分得的银子再投进来各占一定的股份,‘分家不分心’,可谓一举两得的好事!”
伍国莹听了仔细品味了一下,感觉秉钐说的确实是有几分道理,他用探寻的目光看了看秉钧和秉鉴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