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上,沈清平起床后把卖老鼠药的想法和刘氏说了一下。
封建社会的女子,自小受的教育是出阁前在家听父母的;出阁后所丈夫的,要是丈夫死了就听儿子的,总而言之,一般没有当家作主的权利。
刘氏本身也是个没主见的,让沈清平进学只是因为这是沈柱的遗嘱。不过见沈清平要做事,支撑庭面,她还是挺欣慰的。
至于老鼠药什么的,她没听说过,但她也自知没什么见识,因此说道:“我儿,我一个妇道人家,睁眼瞎,不懂的什么,你读过书,见识广,要做什么就做是了。”
“读一年书就是读过书,见识广了!知识的力量在古代真是巨大啊!”
沈清平哑然失笑,不过在他心里感觉刘氏这样倒是不错,省得费嘴费舌的解释。不过沈小丫和沈二郎倒是好奇的问了句,沈清平随意说了句老鼠药就是能药死老鼠的药随意打发了。
而对于沈清平去黄府借粮的打算,刘氏更是支持——那一小袋来不过能撑个天,她倒巴不得多接些,好支撑到秋天。
事不宜迟,吃过早饭,沈清平便往黄府大门走去。
对于是否能借到粮,沈清平是信心满满的。
这是因为,作为一名明粉,沈清平曾经查过黄宗羲的资料,祖父黄曰中,秀才出身,教书为业,三吴子弟经其授者,皆为名士;父亲黄尊素,东林后六君子之一,官至御史,这样的诗书之家,为人必然平和,而且根据沈大郎的记忆,黄府也是相当仁善的
当然,沈清平心里还有另一种期盼,那就是结识下后世大名鼎鼎的思想家,大学者黄宗羲。虽然现在的黄宗羲还小,但想想能和这样青史有名的人物有共同的岁月,也不失为一件美妙的事!
黄府的大门兽首铜钉,包铁的大门槛,左右两个门童黄福和黄禄沈清平都认识,记忆中沈柱有什么事都是找李总管的,来到黄福跟前,按照脑中的礼节,沈清平拱了拱手道:“福大哥,我想求见李管家。”
诗书之家家风仁和,讲究与邻友善,因此听了沈清平的话,黄福说道:“大郎你且等等。”
说完,抬腿往里走去,不一会儿,他就和一个灰衣幞巾c面皮白净c留着三捋短须的中年人一前一后的回来了。
沈清平见了,急忙上前道:“李总管好”
“大郎啊,有什么事,说吧!”
不等沈清平说完,李贵便摆着手说道——小毛孩子,他不想多言。
“我想借粮。”见此,沈清平也快人快语。
周围农户掀不开锅时,也有向黄府借粮的,这不算什么稀罕事。但借粮这种事情决策权不在李贵,毕竟粮食不是他的,所以李贵又问了句:“借多少?”
之所以这么问,是因为有了数目好汇报。
“一石。”沈清平平静的答道。
明代一石1535斤,不过那时的一斤相当于现在的5964克,也就是说一石相当于现在的929公斤,正好折银半两。
在那个时代这个数字是很大的了!
平时农户也不过是借个三两斗应应急,沈清平这一张口分明是吃一年的节奏,狮子大开口的味道太过明显。
而且黄府富裕只是相对而言,实际上黄府人口众多,黄宗羲还有叔父三人:符素c等素c葆素,所以黄家治家严谨,而黄宗羲的母亲姚氏持家也是相当精细的!
这些李贵作为黄家的老管家是很清楚的,因此,听了沈清平的话,李贵‘哦’了一声,说道:“我去请示下大夫人,你且稍待。”
李贵口中的大夫人就是黄宗羲的夫人姚氏,黄尊素还在山西任上,不过马上就要升迁了。
而黄宗羲的三个兄弟为官的为官,游学的游学,都不常驻家里,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