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袁术军负责后勤补给,有了前次的教训,这一回针对粮道的清理可谓下足了本钱。孙策这一路行来,感觉就像后世领导出行一般,可谓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

    孙策对这种马后炮的行径嗤之以鼻,而且汜水关骑军已遭重创,精锐尽失,短时间内可没法恢复元气,更别提再来一次“漏夜出城,长途奔袭”的高强度作战了。

    混在袁术大军中的孙策父子是最后到达汜水关的,两父子的到达同时也意味着所有关东联军诸侯完成了集结,大战一触即发。

    这一次到达汜水关,孙策见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人。徐州剌史,演义中那个三让徐州的老好人,陶谦c陶恭祖。

    陶谦与孙坚是旧识,两人在皇甫嵩征讨西羌时,曾经共事过一段时间。陶谦虽然天资聪慧,但年少放荡,成名为官后也恃才傲物。

    陶谦虽有才华,却并不属于名士一流,因此与孙坚一样,不入世家大族之眼,这也是其手下少有治才,多是幸进之辈不无关系。文人的悲哀就在于此,孙坚好歹有些忠心的武将下属追随在侧,陶谦却更为尴尬,一切只能靠自己。

    与孙坚面对轻侮向来一怒拔刀不同,陶谦只用“软刀子”对付读书人。

    不过孙策很“赞赏”对方的手段,不出预料的话,有“二张”之称的张昭c张纮,就是在未来被陶谦拱手送给平江东时期的那个孙策的。

    在皇甫嵩遭贬斥,张温接手征伐西羌的军务以后,陶谦便对张温不屑一顾,时为同僚的董卓在陶谦眼里更是粗鄙不堪,也就是与孙坚关系稍好。两人同是起于微末,只是一个有文名,一个尚武勇,惺惺相惜下到是有几分交情。

    如今起兵讨董,又同属袁术一系,陶谦也不怠慢,闻听孙坚前来,主动请缨接待父子二人,引着父子二人逛起了关东联军的大营,同时为孙坚介绍了一下汜水关当前的战况。

    “文台来晚了两日,没看到那孔伷的样子,自不量力去打头阵,手下大将轮番上场,被那华雄砍翻了十数人,最后闹了个丢盔弃甲落荒而逃,简直”

    可能觉得剩下的话说出来有辱斯文,陶谦摇头笑着,不再说下去,而是转了话题。

    “若是文台出手,又何惧那华雄,只是可笑那些庸人,不知自己有几斤几两,就敢争着去取那头功。”

    陶谦对这些名士向来不感冒,孙坚闻言,也只是笑笑。

    “恭祖过奖了,前次已与那华雄交手过一次,也只是打平而已,要靠斗将胜那华雄,坚也没什么把握。”

    “文台过谦了。”陶谦知道孙坚向来不会虚言伪饰,也不再多说,转过来问道:“听说前次那华雄引军夜袭,文台可有损伤?”又看向身后跟随,不发一言的孙策,笑着道:“听说贤侄还从那华雄口中得了一个‘幼虎’的雅号,不知可有其事?”

    其实这是作为晚辈,孙策应该保持微笑,让孙坚去回答陶谦的问题。可现在的孙策并不是原来那个少年,知道以孙坚的性子必然会将实情和盘托出。

    现在孙坚军中之事,外界所知越少越好,尤其是在自己的小翅膀不断扇动的情况之下,一定要把对外界的影响减到最低,才能更长久的保持“先知先觉”的优势。

    “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机事不密则害成。”周瑜临行前有过嘱托,自己可以私下行事,但能不为人所知的这一部分最好不要过分张扬。

    于是孙策看着面向自己的陶谦,果断拱手答话,接过了话题。

    “回陶叔父,当日小侄在父亲军中,却是有幸从华雄手下逃得一命,赞誉之词只是一时戏言,并不当真的。”

    陶谦表情有些意味深长,似是对孙策的应对有度,谦逊有礼有些赞赏,又像是看出了孙策言语中特意略过的那部分试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