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日出勤劳做,月落听风语。

    李继坤踏足登州已有数日,这几天李继坤白天忙的焦头烂额,晚上搂着俊俏的李小蛮不断思考人生,未有一刻得闲。

    经过不停地建设,不停地忙碌,2837人的住宿问题得以解决,失去家园的难民将迷茫不知所措的情绪抛在了脑后,微笑重上脸庞,心渐安。

    这几日李继坤一直在琢磨搞些什么产业,来安置这些无地可耕,无事所做的难民。

    肥皂香皂?不好意思,这个小说中可以有,但现实版的大明没那么多油。搞一点自己用还好,但大规模的只能在心里想想意淫一番而已。

    搞玻璃镜子啥的?不好意思,本少以前从未想过穿越,那些搞镜子的小说细节本少特么的没记住,现在好生后悔,不过这个东东以后肯定要搞,而且还要大搞特搞,不过暂时只能先放一放。

    改革纺车提高生产效率?这个更不行,在大明的经济实力没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前,如果随意的提高纺车的生产效率,那是要出大问题的,英国的羊吃人现象决不能让它出现在大明,这个损人不利己的事李继坤坚决不干。

    李继坤搞来搞去,只想到了搞卫生,搞商业,搞船,搞养殖,搞大规模的人力纺织,反正凡是能用人能用好多人的活计李继坤都干,赔钱也干。

    他的目的其实就是让大家先动起来,让大家有个事情可以做。至于赚钱的买卖,以后再说。

    于是其中很多难民很快就找到了工作,有些以前家境困难的还预支了一部分工钱。

    在这里女人都能找到活做,比如难民营布坊就专招女工,目前已有八百多女工在那里讨生活。

    难民营各个部门都在招人,当然招人招的最多的还属李继坤的船队和李继坤的难民营护卫队,也不知道李三郎是怎么想的,反正他小人家招了大批的水手和护卫,这些人每天都去海里一边打鱼一边练习操船之术,害的登州城里的鱼价都便宜了不少。

    反正总体来说,难民们只要勤快点都能找到活计,虽说如今的日子不比家乡辽东,但大家总算还能填饱肚子。

    另外,这批难民并非是一无所有的流浪汉,许多难民都是带着家当随李继坤逃出来的,甚至于就连那一百多头四处乱跑的猪都乘船来到了登州。

    所以,难民营的商业系统在李继坤的敦促下很快就开始运作,米铺前几天就开始卖米,杂货铺也早早就开了业,难民营的钱庄据说明天就可以兑换各种金银玉器与铜板。

    小小的难民营在李继坤牟秀才等人的治理下,各项事物逐渐走上正轨,难民们最初的彷徨已经被如今的生机所取代。

    期间,最令难民们感动的是,难民蒙学明天即将开学,而且李三郎还说过,蒙学是免费的,凡十三岁以下的孩子都将进入蒙学接受启蒙,无论男女。

    当然,女孩子是单独分班的,她们的先生据说是三少爷的贴身婢女李小蛮,还有一位女先生据说是王家三小姐。

    别说免费的蒙学,就是收费的私塾,以前在辽东时大家想都不敢想,无他,没银子。如今自家的孩子居然有机会读书识字,俺要回窝棚给李家三郎立个长生牌位,早磕晚拜初一十五再上柱香。

    难民们还听说就在今天,难民营将有一件大事发生,因为登州知府陶郎先陶大人将要来此地巡视。

    另外,难民营大宗货物交易所的第一笔生意,也将在陶郎先陶大人的见证下正式成交。

    大宗货物交易所在古代并不鲜见,据史书记载,荷兰的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成立与1602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证券交易所之一。

    阿姆斯特丹证交所位于阿姆斯特丹市内的内姆广场附近,是世界上第一家以金融股票为主的证券交易所。

    李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