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州,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地处山东半岛的最东端,渤海与黄海交界之所在。
另外,登州地处昆嵛山地,地广人稀,明末登州在籍人口八十八万多,户八万五千有奇。至于实际人口有多少只有天知道,因为明末很多人为了逃避税赋,所以黑户多的很。
大海之上,浪花飞溅,一只福船带头,船队正在往登州方向航行。
为首的福船长十余丈,宽约三丈,船身两侧各吊着一只小小的柴水船。
福船三根高高的桅杆上,带竹肋的风帆崩得很紧,每根桅杆的顶端都有两个望斗。
李继坤李三少此时正站在主桅左侧的望斗内,这小子伸着双臂东张西望,他也不怕风大闪了腰。
这根主桅杆高约四丈,就是大概十二米高。李继坤知道,经过这几日的航行,登州应该就在前方不远处。
正在李继坤思索之时,前桅望斗内李百战的喊声伴着海浪声飘了过来:
“少爷,丹崖山!那是登州城内的丹崖山!”
李继坤闻言急忙抬头向前方眺望,可不,极远处的海面上已经出现了一个小黑点,如果行船方向没错的话,那个黑点就应该是登州城内海拔50余米的丹崖山。
“少爷,前面来了两艘破浪船,看他们的旗号应该是登州水师的。”
“好,我们下去吧。”
李继坤下了桅杆,找到父亲:
“爹,前面就是登州,我刚才已经看到了蓬莱阁,您和那几位大人收拾收拾,一会准备换船,登州水师的船应该是来接你们的。”
李父很欣慰的拍了拍儿子的肩头,接连喊了三声好,随后问道:“儿啊,我们的船准备停靠哪里?”
“爹,水城这个时候肯定不会让我们进,几天前我交代过二哥,咱们一会准备在田横山西侧的码头停靠。”
“恩,也好,那为父去准备准备,一会我还要随几位大人去拜访一下陶大人和沈总兵。”
“好的,父亲大人自便,孩儿去船头看看田横山。”
田横山地理位置独特,这块突入海中的陆地岬角被称为登州岬或蓬莱岬,是渤黄二海的分界处,具有“一山分二海“的独特地理位置。
田横山东与丹崖山隔一小海湾相接,石壁高峻;西c北两面半浸海中,形势险要。汉时韩信破齐,齐王田横率其徒五百人东走,曾筑寨于此,因此得名。
不多时,邓州水师的快船就到了,通过喊话,李继坤得知这两艘船果然是来接众位监军道大人的。
在两艘快船的引领下,李继坤的船队缓缓向田横山西面开去。
船到了一个简易码头,父亲与诸位大人改乘小船去了登州水城,李继坤和李小蛮一左一右,扶着还在晕船的母亲踏上了登州的土地。
李继坤的母亲曲氏,登州府黄县八甲七里人,是父亲的第三房妾室,因稍有姿色很受父亲宠爱,当然,也很遭大房和二房妒忌,平时父亲不在家时日子并不怎么好。
李继坤上面有两个同父异母的哥哥,两位哥哥皆出大房,都是秀才。
李三少下面还有两个同父异母的弟弟,这两个弟弟皆出自二房,与李继坤一样目前都是童生。
李继坤还有个嫡亲的妹妹,号称李家小宝贝的李瀛君,今年十三岁。
李家哥几个平日里关系都不错,也比较团结,虽然以前有时也会互相打打架啥的,但从来没有因房头的问题闹过太大的别扭。
如今家中遭了难,下船之后,各房的亲疏远近立马体现的淋漓尽致。
在二哥的引领下,大哥带着媳妇,领着一群丫鬟将大娘照顾的无微不至。
四弟五弟年纪虽还小,但他们也懂得一边一个亲自搀扶着他们那也在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