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
胡海听完,灵感乍现,大笔再挥,正式定名“后土堂”。
后土堂启用之后,胡海专门召见了几批大臣,无一例外地都对后土堂的奇特结构产生了浓厚兴趣。只不过即便都有意推而广之,无奈此时动土已然来不及,只得来年春暖花开之事再议。
不过胡海也不是那种不体恤大臣的领导,没有火炕,但是有火凳啊!
匠人们结合了火炕原理,专门做了一种石凳,石凳面比较,底下有一个专门盛放炭火的可取下更换的火槽,上边儿还有坐垫。这样即便是木质结构的房屋,也不用天天靠着屁股捂热凳子取暖,坐起来也舒服一些。
就是换炭火需要点儿功夫,不过都是大户人家,有的是人手;小户人家即便换得不及时,就石板的余温,只要别离开太久,依旧够暖和。
胡海坐在炕上,望着窗外的鹅毛大雪,不由得新生感慨。
已是冬月梅尖雪,恍若初来芳菲时。
正想着,冯去疾来见。
“陛下,服役之人已悉数遣散,改制之事已顺利推行。老臣贺喜陛下。”
“辛苦了。”胡海对冯去疾真的是十分感激。自穿过来这几个月,冯去疾可以说一直坚定地站在自己这边儿,秋收之际本为约定好的退休之时,无奈改制新政正在关键期,胡海实在找不出人替代冯去疾镇场元老的位置,只得厚着脸皮去求人家。不料只消胡海提了两句,冯去疾当即表示可以等改制完成再退。
若非如此,这个年,胡海都别想过得消停。
“明日朝会,冯卿只消将述职报告念一遍即可。”
“谢陛下。”
雪下了一整夜,第二天早上总算是雪霁天晴。朝会上,胡海宣布大秦新政改制正式完成,其后冯去疾进行了述职,正式退休。胡海下旨,封冯去疾为文正侯,食祖邑,赐“元勋”号,返聘为顾问馆馆首,终生享双倍退休福利;赐御笔题匾,咸阳城外新垦皇田拨百亩良田授之,并于明年春在咸阳城内选新址建造新府邸。赐田与新宅为冯去疾及其后人之固有资产,任何人不得变卖c收购c租赁c抄没。
这番旨意跟李斯那时候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赐匾啊名号啊什么的,没什么异常;这不同之处,可就耐人寻味了。封侯一事,冯去疾虽并非纯正咸阳出身,但是至少其父辈起便是咸阳生长之士,故而未以祖地封侯,而是以“文正”为号,食祖邑之福利。同样是封侯,李斯无号而冯去疾有号,其中谁更胜一筹足以见得。不过有了封号,其他方面胡海便稍稍低了些标准,以免日后李冯离心,故而并未如李斯一样世袭罔替,之事赏赐了祖产,后世不论是权臣还是皇帝都不得以任何借口收回。综合起来考量,冯去疾还是比李斯得到的好处高出那么一点。
不过胡海也不亏心。李斯于秦有大功,始皇帝已然恩宠万千,李斯也是享尽了荣华,虽然李斯对自己并不尽心,但是自己也让他风风光光地保全了晚节,也已是仁至义尽;冯去疾于自己有大功劳,厚赏无可厚非。
冯去疾述职之后,胡海宣布免去冯劫大将军职,改任政事院院长;宣章邯年后回京述职;封周勃为新锐将军,任三川郡守,年后赴任。
各部部长c次长及下属官员已全部到任。各部部长经过跟冯去疾他们激烈的讨论,终于在前天完全定了下来。农事部以王年为首c国民部以甘会为首c匠工部由赵高暂代c建设部以李岁为首c商贾部以公子将闾为首c公安部以白平为首c宣教部以公子高为首。
说起赵高,胡海又头疼了一阵。
内务府已经交给赵高打理,可是匠工之事没人比赵高再熟络的了。这两方面全是干起活来累得半死的事务,没出三天,赵高就顶着俩黑眼圈来找皇帝求放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