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宣教司的动作尚未惊动秘书府。李由回到秘书府之后,便着手将大臣们递上来的提案分门别类地归置好派人递到二世那里,再把二世批复下来的奏疏归置好递下去。起先李由还挺质疑二世弄这么个秘书府到底是怎么个想法,现在看来,这二世,还真是个有想法的。

    胡海的设想,秘书府除了分担朝政的压力,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重点培养对象下放之前的培训基地,地方人才提拔上来的中转中心。说白了,秘书府中的人,迟早是要独当一面的。

    想要能独当一面,光有治理一方的政绩不熟悉朝堂门道,或者在朝堂上混的不错没有地方施政经验,那都不成。胡海承认自己没有从政经验,但是手底下的人绝对不能没有。毕竟自己想法再好,没有个强有力的执行者,终究时空想而已。

    秘书府中的十个秘书,也都是朝堂上权贵子弟,只不过是胡海千挑万选选出来的优秀之人。不少老人精已经多多少少猜出来二世究竟是什么意图,不过一来受益者是自己人,二来自己也呆不了多久了,与其把位置让给旁人,真就不如让自己的后辈上进。于是胡海的小动作在老人精们睁一眼闭一眼的情况下居然很顺利地进行了下去。

    但是,光靠这么些个权贵世家可不行。要知道,高手在民间,只靠吃权贵世家的资源,早晚坐吃山空不说,寒门子弟终归会有意见。如此下去,这江山定然是坐不长久的,不然的话隋唐时期也不可能弄出个科举制出来。

    这事儿,还真不能急,只能慢慢来。

    还在想着慢慢来的胡海,却被一个大馅饼砸了个眼冒金星。晕乎的时候胡海还有点儿庆幸,自己居然能把这么重要的人物给忘了——

    沛县功曹,萧何。

    汉初三杰,张良跟秦算是世仇了,韩信也好不到哪里去,可是萧何不一样啊,萧何现在还是秦朝政府的公务员,纵使跟刘邦关系好跟着一块儿反了,也是缺不了大泽乡起义的催化。如今繁冗的苛政一条条停止c废除,大泽乡起义可能爆发的概率也越来越低,不把人往绝路上逼,一般傻子才会跳墙。

    当然,除了本就别有用心之人。

    于是胡海决定先下手为强,一道圣旨,成立纪检院,调萧何入朝。

    这道圣旨一下,群臣错愕——萧何?谁啊?沛县功曹?就一小小功曹直接提入朝中???

    可是胡海圣旨上写得很清楚——纪检院为督促朝廷命官遵纪守法的常设机构,不参与朝政,故选人也要选朝中没有背景之人,私下里胡海也通过冯去疾的“拉家常”道出自己“为了避嫌”的良苦用心。群臣一听还挺有道理,反正皇帝说得很清楚,纪检院是不许参与朝政的,反正自己也不往死路上作,现在若真蹦出来反对,恐怕还会惹上为非作歹的嫌疑。于是这件事儿很轻松地便通过了。

    可是群臣没料到的是胡海私下里的打算。萧何现在朝中没有背景,没有背景之人好用,但是前提是得培养起来。现在萧何在朝堂之上毫无话语权,就算给安排了个实权官职,要么萧何说话没人听成个光杆司令,要么萧何早晚被朝堂之上的灰暗因素浸染,到时候可就不好办了。先入纪检院,一来萧何不会过早接触朝堂上的乌烟瘴气,二来萧何也可以借此立立威信。

    最关键的,萧何日后能反,如果没猜错,此时已经看透了秦朝廷的病根儿所在。这种知道病症在哪儿的人放在给自己朝堂治病的机构里,可以说是物尽其用。

    圣旨一下,快马加鞭,不久便送到了沛县。

    萧何正在府中跟好友饮酒交谈,听说咸阳来了圣旨,几人都很差异,互相对视了一眼,便出门看看究竟。送圣旨的人见人来的差不多,高声道:“沛县功曹萧何接旨。”

    萧何没想到圣旨是给自己下的,连忙出列听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