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传达与参议权限,没有参与决策的权限。旨意的最后,还有一句“秘书府为皇帝直属之机构,不受任何官职机构之干涉”,李由到现在也没想过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至于原少府承担的为皇帝骄奢淫逸特权提供服务的种种职能,旨意只字未提,其后也再未有相关旨意传出。
李斯所做之事c所持态度,李由作为长子心知肚明。李由深知,李姓失势只是早晚的事儿,对自己回咸阳担任少府这一闲职也没什么意见。少府之内,官僚众多,只要在那儿供职便都称为少府,至于是重用还是弃用,完全看皇帝给安排了什么实际权责。不过胡海令李由入朝改任少府的圣旨上并未写出李由到底负责什么,再加上自己亲爹的关系,李由并不认为此番入咸阳会像外界所说的“重用”那样。只是李由没想到二世居然没等他凳子做热乎就直接下旨革新,其雷霆手段丝毫不比始皇帝逊色;朝上少了不少惹人厌烦的面孔,也不似先前一般乌烟瘴气,朝会井然有序,虽有热烈辩论却并未失了规矩章法;再看咸阳城内一改往日重压之氛围,人走在街上都不由得舒坦了不少。当李由听亲爹感慨陛下之仁厚明智之时,李由只觉着自己好像没睡醒。
李由同公子扶苏素来交好,对扶苏之死颇有芥蒂。如今陛下下诏正扶苏之名,那是跟不清楚内幕的人去说,李由十分清楚扶苏之死到底因谁而起。
不过李由并非莽撞不理智之人。扶苏有才干,有品德,但其人太过宽和,为臣可以,为君不足。看看始皇帝诸皇子,总而言之,胡亥的确更有上位者之果决。然先前看胡亥之为人,暴戾不仁,为君若无良师益友教导,绝非圣主。偏这胡亥偏听偏信于赵高——赵高其人,媚上欺下,狼子野心,李由原本对这个朝堂已经没有任何希望了。
可是这胡亥,怎的就突然转了性儿?
当然,这只是李由感到变化太突然的事情之一。除此之外,自己亲爹的变化也是十分巨大。
李斯自打退出朝堂,整个人都变了许多。以前整日惶惶,生怕那儿出了错漏遗人把柄,每天过得跟罪犯似的。如今不一样了,现下虽有宗学首席之名号,但宗学尚在筹备阶段,李斯也很清闲。以前李斯满脑子都是朝政家族,现在朝政自己不用理了,家族前途一片利好,李斯的心境都舒缓了不少,对自己的长子也不在像往日的怒其不利哀其不争,反而更有点儿父子亲情的味道在里面。
李由起先还担心父亲会因朝堂失势懊丧一阵子,没想到自己回家见到的不是面色灰败死气沉沉的大秦前左丞相,而是满面红光跟冯去疾对弈品茶的大秦上蔡侯。
说起冯去疾跟李斯的关系,可真是玄妙。朝堂之上两人看似平静,但暗地里都在较着劲;可是李斯一退,活的无比滋润,倒是激得冯去疾也觉着呆在朝堂上真不如回家好好享受享受。无奈二世死活不让,只得拖到秋后辞官。不过一得闲,冯去疾总会来老对头府上下下棋,研究研究“楷书”。
这还得说胡亥题的那块匾。宫人透露二世无暇顾及新字体的推演,李斯便起了兴趣——反正也是闲着,没事儿的时候李斯总好琢磨琢磨着楷书的奥妙。冯去疾对这个东西也很感兴趣,两个人时不时地交流交流心得。如果某处意见不和吵吵架犟犟嘴,李斯竟还能找到叱咤朝堂时候的干劲儿。两人都不是小气之人,一来二去,两人便成对手变成了挚友。
得知真相的李由突然有点儿感谢二世把自己亲爹给逼退下来。或许这才是老了之后应当有的生活吧。
右丞相时不常往左丞相——不,是上蔡侯府上跑的消息不久便传遍了朝堂。有几个跟冯去疾关系不错的官员还以此打趣冯去疾,不料冯去疾没跟他们辩驳,反而把这段时间跟李斯交流探讨过的“楷书”心得跟几个人说了说。这楷书为胡海金手指带过来的,十分新鲜,爱好舞文弄墨者对此十分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