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余孽,弃天下一统国泰民安于不顾而虚求礼制,不问苍生问鬼神,实乃国之败类。只是父皇用心,难为人知,故天下盛传父皇残暴不仁,朕每每闻之,痛心疾首啊!”
胡海看了眼公子高,见其也是一脸的悲痛,话锋一转,说到:“朕想着,父皇有经天纬地之功德,若不为世人知晓,而使父皇枉受天下非议,实乃朕之不肖,朕之不肖啊!”胡海抹了把脸,“朕有心为父皇正名,无奈天下之大,朝事之繁,实在不可行。而只有咸阳只父皇心志,天下皆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朕纵使有心杀敌,亦无力回天也。”
胡海说完,把手覆在双目之上。在旁人看来这是皇帝陛下说到伤心之处掩面而泣,其实是胡海为自己抄袭豪杰英烈的豪言壮语而羞愧。
豪杰们,英烈们,为了大秦,你们大公无私一下吧,回头让御膳房做顿好吃的给你们供上。胡海心中如是想。
胡海这番话有试探的意思。胡海研读历朝历代的历史,深知要想政通人和,一个完备的宣传系统是多么的重要。旁的不说,现在通信如此滞后,天子就算是天天在朝堂上为百姓谋福利,却没有人告诉百姓这些福祉为何人所谋,百姓照样不会领情,弄不好再被哪个别有用心的摘了桃子,那可就亏得底儿掉了。
当然,现在不比后世。现在信息传递十分阻塞,百姓对天子的威严多少还是有点儿忌惮,故而宣传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好好跟百姓解读天子发布的旨意,好好解读解读朝廷定下的政策,好好引导引导百姓的思维方式。古时候不少圣旨面临非常尴尬的境地——老百姓听不懂,于是皇帝说什么跟百姓根本没产生什么交集。倒是经常别有用心者或者看热闹不嫌事儿大者有时候歪解了官文,惹得不少人对朝廷的误解。
但是见真章的时候却遇到了麻烦。一方面胡海初来乍到,真没有可手的人去用;另一方面,宣教不分家,胡海想着宁缺毋滥,一定要找出一个挑得起宣传c教育两大事业重担的人,可是这真心不容易。故而这个事情暂且搁置了下来。
直到前不久遇到了公子高。
就公子高本人德行而言,胡亥在遇到公子高之后专门着人调查了一番,到手的情报纷纷表明这个人很老实,很本分。公子高其人最大的理想就是老婆孩子热炕头儿,对家人极其重视。也正是如此,当年胡亥屠戮手足之时,公子高才能为了家人而自请殉葬骊山陵墓。
就公子高的身世而言,不用多说,公子高乃是始皇帝亲子c二世皇帝亲兄,身世显赫,不言而喻。
就公子高的才学而言,胡亥专门调查过,得出的结论不由得让他咋舌。公子高此人对刑名之学不感冒,对儒家道家的学说倒是很有研究。即便是在秦始皇下令禁私学之后,公子高凭着皇子的身份在宫中也没少阅读相关的书籍。
其中胡海最好奇的是,秦始皇知道这件事儿,居然没管。
就公子高的朝中背景来说,干净得不能再干净。公子高从未涉足朝堂半步,故而在朝堂上可谓是无牵无挂。背景干净,人品厚重,身世显赫,颇有才学——这几点加起来,胡海早就很中意胡亥的这个的哥哥了。
只不过胡海头疼的是,即便皇帝可以说一不二,但总不能说下旨就下旨,前不久还把人拘着不让吃喝,过了没一阵子便下旨把人按在高位上。
于圣威有损。
于是胡海便想着找个机会诱拐一下。老实人都好忽悠,只要老实人一张嘴,马上胡海陛下就能“顺应民意”晋封公子高。可是这个机会胡海一等,就等到了现在。胡海心中暗暗发誓,今日公子高自己送上门来,自己不狠狠咬住,都不姓胡!
哦,现在胡海姓嬴
“此事非比寻常,陛下所虑,切中要害。臣惊叹陛下雄才大略,慨叹陛下深谋远虑,实在自惭形秽。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