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迟家和程咬金家的两个儿子都赖在崔府,崔瑾也不管他们,让顾兴和顾苒接待,午膳后,他便进宫去。上次街上射杀之事如今结案,凶手毙命,又搜到不少来历不明之人,顺藤摸瓜捣毁隐太子余孽在京城的据点,唯一可惜的是那位少主当日便已通过地道离开京城。虽日日审问,但无人知道那人长相,只知从声音判断年纪与太子李承乾差不多,每次出现都是隔了屏风。只得暂时结案,但传令全国各地,追查逆贼行踪。
第二桩事便是吐蕃求亲,那禄东赞或是水土不服,居然一病不起。另两名使臣要求先行回国,李世民自然应允,今日便是为吐蕃使臣赏赐欢送。
第三件事就是崔瑾回京后呈送的几个改革方案,李世民c李承乾和李恪三父子认真讨论,又与房玄龄和长孙无忌c李靖仔细商议,几位重臣一致认为“可行”c“有必要”,所以今日便针对其中不解之处问询崔瑾。
第四件事便是李治的问题,希望崔瑾能劝其留在京城。另外,李恪提出,可否让其弟蜀王李愔跟随到苏州学习打理政务。李愔如今不过十五六岁,前几年便之官岐州,这岁数哪里懂得处理政务,还不是全都听下属的。前几年虽然收敛了性子,但李恪仍是担心李愔被人教坏。而李世民这则提出将第八子越王李贞送到苏州去让崔芮父子调教一番。李贞的母妃燕贤妃出身北朝传统的军事世家。燕氏家族祖孙三人,历经西魏c北周c隋三朝,官居高品,领兵征讨,为当时上层军事贵族。燕贤妃年幼时便性情聪慧c见识广博c善于文辞,“深受双亲宠爱而幼年不好玩耍,受到良好教育而年少成就品德。体态沉静c举止幽闲,节操高尚c处事变通,擅长女红,诗文俱加”,是一位德才兼备的高门淑女。十三岁时,燕氏已名满于当时,武德四年(621年)被礼聘入秦王府,封为“贵人”,贞观元年(627年),燕氏正式拜册贤妃。燕氏之德才不愧于“贤”字,在其教授下,李贞好武,长于骑射;好学,兼涉文史。所以,爱屋及乌,李世民对李贞也颇为关照。
刺杀案,崔瑾无异议,反正那个少主主要针对的还是大唐江上,自己不过是被牵连,所以朝廷自会处置。禄东赞之事让崔瑾很是满意,没想到此人心性如此脆弱,不过是几句挑拨的话语便承受不了,太让人失望了。不过,若是他一病不起,就此留在大唐,对吐蕃可是巨大的损失,历史上松赞干布就是在禄东赞的辅佐下将吐蕃打造成强国的。教育c经济c军事改革方案既然是自己提出的,自然应该予以详细解释,如何施行,方案中早已写清楚,不过是作为古人的李世民等君臣对如此超前的理念不太理解罢了。最后一桩事,崔瑾就非常为难了。他长长地叹了口气,这家子太会折腾人。他斟酌着问道:“岳父大人,你以为稚奴这几年可有进步?”
李世民撇撇嘴,这个自然,短短五年,那个爱哭爱闹的孩子长大了,不仅文武双全,还极有商业头脑,甚至能带兵作战,特别是那见识更是非留在京中可比拟的。可是,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只有三个嫡子,长子为储君,次子已经废了,稚奴一向是帝后二人的开心果。不料,这个开心果居然不安心守在爹娘身边,一个劲儿地向往着外面的精彩世界,一点儿都不顾爹娘是如何担心,如何牵挂。无论是领兵作战还是随船出海,哪一件不危险?若是有个万一,让当爹娘的如何伤心?最最可恨的是,稚奴居然说以后要追随小十三郎走遍五湖四海!一想到那小子一脸的倔强,李世民就恨得牙痒痒。所以,他认为,解铃还须系铃人,要想让自家儿子安安生生地留在京城,还得从小女婿身上着手。于是,他笑道:“稚奴不是最听你的话么,你便劝他留下不就成了?”
崔瑾扬扬眉,哎哟,是让我当恶人吧?他露出一副为难的样子:“岳父大人,稚奴志向远大,作为爹娘应该支持才是。以小婿为例,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