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他,果然是全心全意为了这大唐,为了这李氏的江山,并无野心。虽然自己一直给予他无比的崇信,但说内心没有防范是不可能的。比如送给他的那些护卫,比如柴绍和安修仁的密奏。即便,他们都说崔瑾从未说过任何不利于大唐,不利于皇家的话,但心里总是不踏实。如此惊才绝艳的少年郎,总是让他心头不安。
与赵郡李氏的谈判非常成功,在京城c苏州c扬州等地开设官办学堂,凡五岁以上的适龄儿童均可进入学堂读书,若是家庭困难的,可以申请减免学杂费和生活费,六年的基础教育结束,经考核合格,按照一定比例可以进入三年制中级教育,当然,成绩极为突出的可以获得奖学金抵扣学杂费,家庭困难的,可以向学堂申请勤工俭学。这项教育改革,由赵郡李氏向各世家作解释,务必让大部分士族,特别是试点地区的士族不抵制,并积极参与其中。所谓的“参与”,便是向学堂捐钱捐物,支持大唐的基础教育事业。
李世民一想到那些世家郁闷痛苦的嘴脸,心头就舒畅无比。他知道,官办学堂开设后,那些士族子弟肯定是不会去报名的,但是,这有什么关系,天下的寒门庶子更多,只要给他们一个鲤鱼跳龙门的机会,说不定比那些世家子更勤奋更努力,也能从中发现不少人才,如此,便能慢慢地摆脱世家对朝堂的控制。他想起崔瑾曾经说的话,一个国家的运转,高官重臣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下面最基层的官吏。一栋房屋,根基不稳,无论上面使用了多好的材料,都无法经受得其风雨和地震。崔瑾解释,地震就是地动,即地龙翻身。李世民想,那些学子若是能考取功名更好,即便今后不能进入庙堂,但学了这么多年,在基层当个小吏也好,一州一衙,除了入流的官吏,更多的是不入流的小吏。他想起崔瑾形容的“温水煮青蛙”,不禁暗笑,这形容非常好,循序渐进,在不知不觉中将这朝堂大半的话语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不再受世家的危险。想彻底掌握是不可能的。这样,他也满足了。
想到五姓七宗,李世民就从内心厌恶和憎恨,即便这几年与皇家的关系非常密切。崔瑾淡淡地笑道:“即便崔卢李郑王衰败了,圣上能保证没有张刘陈杨赵,或者其他世家?就如那海浪,此起彼伏,按下这边,便冒出那一边。谁比谁的吃相更好?所以,只有逐渐消除世家在朝堂和民间的影响力,但并不能完全消除世家。”
李世民的脸色非常难看。崔瑾轻轻地道:“圣上,微臣也是世家子呢!不过,博陵崔氏,永远忠君,不与大唐李氏作对,不参与皇位争夺,微臣可以让祖父将这一条写入族规。”虽然,自己也犯规了,已经参与其中,但他们不知不是?
忠君,就是忠于当前的君王,其余,随皇子们去争抢,谁争赢了便支持谁。李世民听懂了崔瑾的意思。虽然听着有些不是滋味,但也算满意。算了算去,这些朝代更替,其间无不隐藏了世家的身影,比如,大唐李氏,就是得到了几大世家的暗自支持,否则,哪有那么容易推翻隋杨江山?正因如此,李世民更是警惕世家的能量,更要千方百计地打击世家的实力。这些年,根据崔瑾的建议,逐步改进科举制度,让更多了寒门士子进入朝堂,进入基层官衙,这也大大地改变了一向由士族把持地方的局面。若是现在又推行官办学堂,让更多的寒门庶子有机会接受教育,那更会对士族造成极大的打击。想到这里,李世民对自己的女婿更是满意了。
“小十三郎,你想要什么赏赐尽管提,无论是官职还是爵位,只要是朕能够办到!”李世民一时心头激动,大手一挥,慷慨地道。话音刚落,不由暗自后悔,真想打自己的脸,若是崔瑾待会儿提出升一升爵位,那可怎么办?已经是正二品开国郡公了,难不成封为从一品国公?如此,即便是自己敢封,大臣们也不同意啊!虽然,按照小十三郎所做的贡献,封个国公也不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