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历史上,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汉书·百官公卿表》:“监御史,秦官,掌监郡,汉省。”汉御史因职务不同有侍御史c治书侍御史。唐代设侍御史c殿中侍御史c监察御史。
大殿内,鸦雀无声。李世民微微蹙眉,他不知崔瑾这是何意。说实话,李世民也听讨要这些言官,脾气又臭又硬,无时无刻不盯着别人的错,哪怕是指甲壳这般小的事儿,都像天要塌下来似的大惊小怪,整天浇别人凉水,扯别人后腿,倒别人乱。好像在他们眼里,只有不吃不喝不哭不笑的神仙才是无法挑剔的。但是,李世民也没有办法,因为他原本就得位不正,让人诟病,所以,为了显示自己的大公无私,为了显示自己的胸怀博大,他不得不捏着鼻子让大臣们畅所欲言,即便是对皇家c对自己有何不满,也尽管提,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从而促使自己不断修正错误和缺点,成为古往今来最贤德c最圣明的皇帝。于是,他给予御史台偌大权利,鼓励言官们要勇于c敢于揭发文武百官的亵渎失职c失礼之处,揭发官吏的亲戚朋友的违法违规违纪违德行为,甚至皇帝的不当c不妥言行。有了皇帝的支持,这些言官自然对皇帝的信任结草衔环涌泉相报,甚至,不顾自我安危,犯言直谏,若你不听,那好,我就撞死在这大殿之上,让世人都传颂我的大无畏,虽死犹荣啊!比如,原御史大夫魏征,这老家伙那张嘴是臭得让李世民吃不好饭睡不着觉,经常跟李世民对着干,这样不妥,那样不对,好像李世民全身上下就没一丁点儿让他中意的,所以,常常让李世民下不了台,气得咬牙切齿,恨不得将他凌迟处死。但是啊,他只能在自己的书房或内宫大发雷霆,转过身来,又让人重赏魏征,赞赏他是自己的镜子,每日照一照,便能寻找到自己的不妥当之处,哪日不照,便浑身不舒服。去年,魏征上奏《十渐不克终疏》,列举了李世民搜求珍玩c纵欲以劳役百姓c昵小人c疏君子c崇尚奢靡c频事游猎c无事兴兵c使百姓疲于徭役等不克终十渐。李世民非常委屈,却又只得欣然接受,然后,今年年初,将魏征迁为光禄大夫,崔慕升为御史大夫,如此,耳根子才清净许多。因为崔慕是非常务实之人,他要求弹劾官吏,必须有调查有实据,不可因个人喜好或道听途说便风闻上奏,特别是关系到个人名声的问题,更要谨慎再谨慎。不过,因为主掌这御史台时间不长,而这些言官大部分都是寒门出身,很是有些骨气c硬气c臭脾气,听了崔慕的吩咐,却也没当成回事儿,依然我行我素。后来,被崔慕明的暗的收拾了几次,才稍有收敛。不料,今日,这汪御史是不是昨晚睡糊涂了,居然敢当场捋虎须,得罪皇家c世家c勋贵中的得意人儿。更没想到,一向谦和有礼的崔瑾,居然笑眯眯地说言官们风闻奏事的错误的,是有害的,是不利于团结的。
崔慕皱着眉头,对崔瑾轻轻摇摇头。这是数百年留下的传统,不可乱议,不可乱改。
前御史大夫魏征站出来,板着脸道:“武阳郡公,不知你这是何意?难道,这朝堂上不设御史台,无人监督百官,任朝纲败坏,任君王昏庸,任地方不仁,任官官相护,这便是好的?”
大臣们纷纷皱眉,这魏征是吃错了药?现在你已经不是御史大夫,偌大把岁数了,怎与少年郎一般见识?认真说来,崔瑾虽然年幼,但做的事儿,哪一件不是为国为民,哪一件不值得流芳百世,你魏征除了整日鸡蛋里挑刺,还会做什么?不就是想着自己是隐太子的铁杆,为了显现自己与他人的不同之处,为了让天子多瞧几眼,才装腔作势,做出一副除了自己,这天下便没有君子的模样,也好在这位帝王因为得位不正,心中发虚,不得不忍气吞声任人指着辱骂。
李俊冷冷地哼了哼,正想替自己的侄孙抱不平。长孙无忌笑盈盈地摇晃着走出来:“魏大夫,今儿早晨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