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史载:贞观八年二月乙巳,太子乾加元服,帝大赦死罪以下,赐五品以上子为父后者爵一级,天下大酺三日,又大宴群臣,赐帛各有差。

    在普天大庆之时,太子未来的良媛苏氏却突然暴病身亡。苏府未做任何吊唁,偷偷埋葬,待太子元服礼后才上奏。

    一时间激起不小的震动,都说这苏氏小娘子也太不省心了,居然在太子如此重要的时候病死,这不是添晦气吗?想到苏氏从太子妃降为良媛,本就是行为不检点,太子也是看在秘书丞苏亶办事勤勉的份上才未休弃她,不料她仍不知进退。哎,谁家养了这样不省心的女儿都是苦恼啊,未见苏亶都羞愧成什么样了么?

    苏媛之死在京城中稍稍溅起一朵小浪花,毕竟这位小娘子曾经为未来太子妃,后又被降为良媛。只是引来一声叹息。大家都能理解,从天上一下子就掉下来,也太让人受不了了。当初,太子是多宠爱她啊,三天两头就送吃的喝的,还为她写诗作赋;当初,她在各种聚会中是多么受人尊敬和吹捧,除了进不去五姓七宗小娘子的那个圈子里。

    徐孝德敏锐地觉察到了一丝不平常,将徐惠唤来,问她这阵子可否收到太子的书信。徐惠微微垂着头,红着脸道:“不曾,但前日东宫送来一些纸张,说是崔氏造纸场新近制作的信笺。”这信笺带着淡淡的兰草香,边沿还印着兰草图样,甚是精美,让她爱不释手。昨日,她便用这信笺给远在江南的崔瑜回了封书信。

    徐孝德将苏媛暴病的消息告知她。徐惠大吃一惊,怎么就病故了呢?不是说今年下半年先让苏媛等几个年纪稍长的进东宫伺候太子的么?自己还想着,若是待自己十三岁时与太子大婚,这几年说不定太子都有好几个庶子了。怎么说没了没了呢?

    徐惠从未见过苏媛。到京城后,除了家族中姊妹之间的交往,便是崔瑜邀请她参加世家的聚会,那些场所,从没见过苏媛,也没人提起过她。而长乐公主等人若是不经意间提到此人,只是轻蔑地一笑而过。由此,她便知道这苏家小娘子是不能结交的。太子已经册封的另一个良媛王氏c两个承徽张氏和袁氏均已上门求见。

    徐孝德再次叮嘱女儿务必要谨慎,切不可恃宠而骄,不可目中无人等等。徐惠一一应承。这些,她都是知道的。

    正说着,崇仁坊崔府便派人送来了帖子,是御史大夫崔慕之嫡女崔琬邀请徐惠参加世家小娘子的赏花会。年后,崔慕由从六品下侍御史升为正五品上御史中丞。

    原本,李世民是准备在三月份驾幸九成宫,留李承乾监国的,但是出了李泰的事情,也没了心情。另外,在长安待着也挺好的,至少有新鲜的蔬菜水果吃,如真到那九成宫去了,也不好让人家崔氏特地送到那里去吧,就算送去了这菜也不新鲜了,诸如草莓樱桃之类的果子早就坏了。再有就是,他此次认真地和李渊谈话后,发现自己这位父亲已经年迈不堪,心中不免愧疚,便想着还是要抽空多陪陪父亲尽尽孝心,弥补这些年父子之间的隔阂。

    不过,还没等李世民从李泰企图谋害兄长和巫蛊诅咒等事件中缓过劲儿来,便得到了柴绍和崔芮发来的紧急奏章,扬州刺史府别驾等伙同当地小世家陈家刺杀晋王李治和崔瑾等人,被查获,除陈家一人走漏,其余全部拿下。并将事情的前因后果和案件审理情况一一道来,恭请圣裁,并请朝廷速速派去官吏,以保证扬州刺史府的正常运转。

    李世民大惊失色的同时,更是暗道侥幸,若非那些小儿郎们的一番虚诈,如何能知道章程等人居然如此大胆?真是愚蠢啊,若稍稍冷静一些,便不会铤而走险想着去拿回证据了。那么,派谁去呢?这个得好生商议。扬州不能乱,因为下面便是苏州,那可关系到大唐今后的粮草和国库问题。

    崔瑾每十日便让人送书信回长安,每家各一封,侧重点各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