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姨母说得极是!”隽娘也赞同。二人便讨论起育儿经。卢氏不到四十,比房玄龄小十余岁,纯粹的老夫少妻。

    崔瑾暗自打量这位历史名人。脸清瘦,高约一米七,额上c眼角已刻有皱纹,不时用手按按太阳,很是劳累的样子。历史上,这位贤相与岑文本一样,都是累死的。可惜了,唐初好几位良臣都是子孙不争气c不识时务,造成家破人亡,甚至绝了后。

    崔芮斟酌着将昨晚与李俊等人商议的一些事情告知,道:“阿耶也觉可行,只是,圣人那里还请叔父大人禀告。以胡商为例,他们在大唐已然安家,如今也算大唐子民,其实也想为大唐繁荣昌盛做些事情,只是一直没寻到机会罢了。而朝廷赐予其牌匾,一来可筹集军资,二来可让胡商对大唐更有归属感,三来是彰显当今天子海纳百川之博大胸襟,从而吸引更多的外族人到中原行商c定居,让大唐更加繁荣。”

    房玄龄抚着胡须,皱着眉头,沉思不语,半晌,道:“不妥,不妥!”

    崔芮提起了心,若这位尚书左仆射不认同,如何去说服尚书右仆射杜如晦?圣人对这两位可谓是言听计从。

    “一千贯便赐予牌匾,不妥,太少太少!嗯,老夫以为,可按捐献财物多少分作不同等级,一千贯为底线,每两千一个等级,由朝廷赐匾,若捐献到万贯,嘿嘿!”房玄龄揪着胡须,得意地道,“老夫可奏请圣人赐予亲笔御书!哎,这是多大的荣光,连老夫都要羡慕了。”

    崔芮撇撇嘴,暗道一声老狐狸,口里赞道:“哎呀,还是叔父高瞻远瞩,佩服佩服!”这法子不是没想过,但他们五姓七望却不敢提出。

    “侄孙以为,商人捐赠,也要有些条件才行!若是那商人品行不端c有欺压良善c恶意打压同行c为富不仁,甚至对父母不恭c对兄弟不仁c对邻里不善等等,即便捐的钱财再多,朝廷也不能要,反倒要对其进行适当惩戒。此外,还可接受普通子民的捐赠,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嘛,无论多少,哪怕是一个铜钱,均记上功德薄。再有,捐赠之物,朝廷应有专人保管,还可让长安各坊选派一名代表进行监管,每一笔用处,最好能向民众公布,让大家看到自个儿的钱用到了何处,若有不实之处,奏请朝廷裁决。如此,不是更让大家放心了么?”崔瑾补充道。后世那些基金协会,不少捐款就是凭空消失,所以,必须有监督。

    房玄龄有些怀疑地看着他,问:“你怎想到这个?难道不信朝廷?”

    崔瑾笑道:“钱帛动人心啊!就如侄孙的那些财物,文房用具交给长随保管,财帛交给宁大娘,无论进出皆有账目,每月定期有人清点,然后不定期地,侄孙会派不同的人抽检。虽现在钱财不多,可一开始便未让他们养成谨慎清廉的习惯,但以后若是钱财多了怎办?”

    “景瑞,这可是你教授的?”房玄龄问。

    “是伯父教导的。”崔瑾解释道。崔慕确实是提过这些。

    “不错,不错!伯安甚是老成!”房玄龄赞道,“此法甚好,且让老夫与克明商议商议,再写一个呈条与圣人。”

    当崔芮一家告辞时,房玄龄突然道:“瑾儿虽幼,但心思缜密,就让遗直c遗爱多去你府上走动走动,老夫公务繁忙,也无暇教导他们。”

    崔瑾差点一个踉跄,幸亏被崔芮抓住胳膊。“自当让瑾儿跟他两位叔父多学习才是!”崔芮笑道。

    被提溜到马上,紧靠着老爹,崔瑾幽怨地道:“阿耶,您是觉得儿子太闲了吧?宫里有一个稚奴,如今又多了两个小叔父,儿子又不是专替他们带孩子的奶娘!”

    崔芮顺手点了点他的脑袋,道:“你怎就不开窍呢?虞学士最是爱才,若是你表现得好一些,还有空闲与他们一起玩耍?你祖父和伯父的话就忘了?”

    这个怎能忘?崔瑾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