竭力憋笑。“你啊,这话在此处说说便罢了,可不许在外胡说八道,不然,让旁人知晓,可不得犯了众怒?”李世民用手点了点,严肃地道。
崔瑾耸耸肩,撇撇嘴:“这可是大实话呢,您未瞧见家父的奏折就挺实用的?平铺直叙,简单明了,看着毫不费劲儿。”
“你是在为你父亲请功么?要不,朕再给他加加担子?”李世民打趣道,突然想起一事,“你伯父申请外派,你祖父也告老致仕,你以为若何?”
崔瑾斟酌着回道:“此事,祖父和伯父皆告知了微臣,微臣以为,祖父年纪大了,年前大病一场,调理了好几个月才好转,但也时常感到力不从心。如今,江山人才辈出,老臣既然精力不足,还不如开恩让他们回家含饴弄孙享享清福。而伯父大人也是感到对地方了解不够,经验不足,故此提出外派,以便今后更好地为国为君效力。”博陵崔氏一门太显赫,以前自己父子二人尚未回京倒也罢了,如今回来了,便显得过于瞩目。一个家族的昌盛,不是看有几个高官,而是后继有人。不仅是伯父寻求外派,还有大兄崔理也有此心思。到地方上待几年,积累经验,积累政绩,再回京城,更容易升迁。朝中,如今有自己父子二人看着,加上祖父这根定海神针,让其余人出去,倒是极好的机会。
当然,实际上,崔芮已打着巡视地方官学的幌子,携带妻女一路游山玩水,很是逍遥。但是,看李世民的模样,是不准备放崔瑾出京的,至少这几年是别想了。
作为帝王,谁都不喜欢朝堂成为一家之言,博陵崔氏虽然这些年对朝廷贡献多多,但能上早朝的太多了,一门四人位居高位,故此,李世民心里还是有些犯嘀咕的。今个儿拿话问崔瑾,不过是不想让这个有本事的小女婿起疑心,以为自己过河拆桥罢了。他皱了皱眉,道:“你祖父明达吏事,法令宽平,实为良臣,如今正当用人之际,朕如何离得开这些老臣?”若说告老致仕,崔崇比房玄龄还要小几岁,如今房玄龄还在中枢干得热热闹闹,怎能以这个理由让他辞职?
崔瑾叹了口气,无奈地道:“若是依着岁数,可不还能多做几年贡献?只是上次得了风寒,一股脑将过去种种隐患都引发了出来,太医说要静养,正巧孙真人年底回京,又请他瞧了瞧,开了几副药,说早年间受过重伤,年轻时还不觉得,上了年纪可不全都发作出来了么,也亏着这些年注重养生,不然,早就熬不住了。就如胡国公秦大将军,可不就是早年间数次重伤,身子亏空太多,不过中年便再不能骑马射箭了么?金钱地位权势自然令人向往,但健康没了,那些又算什么?再多的钱,再高的地位,你只能躺在床榻上眼睁睁地瞧着,吃不得穿不得用不得,即便那陵墓修建得奢华,也是冷冰冰的一副棺材,什么死后哀荣,都是假的,还得好好地保重身体,放下一切繁琐杂念,好好地享受晚年。”
他飞快地瞟了李世民和李承乾一眼,继续道:“其实,祖父也惦记着儿孙们的前程,但是家伯父和父亲却道,儿孙自有儿孙福,祖父为这个家族已经劳累了这么多年,连曾孙都有了,早该回家歇着颐养天年含饴弄孙了,若真让祖父一直操劳着,不是让旁人说儿孙们不孝么?”
李世民听了,颇以为然。他是巴不得老臣们都如此知情识趣的,但往往人越老越是贪权恋位,恨不得一直干到老死为止。特别是现在他急于培养新鲜血液,急于打破朝堂历来被世家把持的局面,更是希望多有一些崔崇这般识趣之人。于是,他一脸恋恋不舍地道:“既然玉恒都如此说了,朕也不是不通情理的。崔老卿家可以回去荣养,但他毕竟历经三朝的老人儿了,无论是经验还是见识都是旁人不能相比的。这样吧,朕允他可不必上朝坐班,但若是身子得力,大朝会还是要参加的。”
崔瑾忙上前作揖谢恩,笑盈盈地道:“微臣替家祖父多谢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