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别分手。在宣阳坊与东市的大街之间,目送慕承之与他的随从离开,崔瑾眯了眯眼,唇边浮起一丝不明意味的笑容。李宝皱了皱眉,问:“小十三郎,此人可是有疑?”

    崔瑾轻哼一声:“相聚是缘,这缘分从南到北,也是太凑巧了,而我偏偏不太相信什么巧遇。”先是在苏州酒肆隔壁偷听,然后是江左蒋家的酒楼门口再遇,接着是私自混入杭州张家搭乘海船,几年后又在京城中再见。天下之大,居然数次“偶遇”,真是有缘么?记得,这慕承之是杭州张家三夫人的姨侄。

    崔瑾将对慕承之的怀疑交办下去,想必,要不了多久便能够得到详细信息。如今,他已经养成了习惯,但凡是有怀疑的,便绝不忽略,说不得,正是这小小的不经意,便会遗漏大鱼。他仔细看了慕承之的面相,居然有几分贵气,如李承乾c李治c李恪他们身上的气度,这就很奇怪了。房遗爱作为官二代该富贵吧,柴令武作为皇亲也该富贵吧,但是,他们的面相却没有这种“高贵”,不过是富贵罢了。润州慕家,应当是一个小士族,从未听说过,这样家族出身之人,身上怎会带了这份“贵气”?另外,他还发现,慕承之的鼻鼻子和下巴与李承乾几兄弟有几分相似。话说,李世民的祖母c李渊的母亲独孤氏是鲜卑人,所以,李世民的面相便有几分胡人的特征,比如菱角分明的五官,两颊和下巴卷曲的c偏黄的胡须,与纯粹的汉人还是有所不同的。“黄头鲜卑入洛阳,胡儿执戟升明堂。”须发发黄,眼睛发蓝,是鲜卑人自有的特征。只是,随着鲜卑的融合消亡,黄头碧眼的特征也几乎消亡了。

    “不会吧?”李宝听了崔瑾的大胆猜疑,吓了一跳,但仔细一回想,觉得也是有几分相似。若真是与皇家有关,那又意味着什么呢?他心头猛地一跳:“不会是”前两年不是出现了被人称之为“少主”的隐太子余孽?

    崔瑾耸耸肩,希望自己是太过敏感,只是观其面相,慕承之说的话并非全部如实。那么,他隐瞒的是什么呢?是自己的身份?希望不是如自己心中所想。就算真是那身份,那就干脆躲起来算了,何必在人前晃悠,说不得还能平安富贵一辈子。

    不知不觉,便是过年。回到京城,自然是更加热闹,从初一到十五,天天走亲访友,直到上元节晚上又领了武珝看花灯。握着武珝的手,武珝羞涩地垂着头,这还是与崔瑾第一次一起观灯。街上行人熙熙攘攘,护卫们将崔瑾和武珝围在中间。除了皇城门前,还有东西两市,便是曲江的花灯最多最好看了。有官家制作的,也有商家和私人制作的,因为这几年日子好过,所以花灯也一年比一年更精致c富贵,特别是那些商家,更是卯足了劲儿比拼。人多,自然不能乘车骑马,只能随着人流慢慢行进,好在,有护卫们开道,不然真是寸步难行了。不过是从宣阳坊到朱雀门,便走了近一个小时。朱雀门前,人山人海,载歌载舞,届时,李世民将领着皇亲国戚和大臣登上城门与民共乐。原本,李世民也让人传话给崔瑾了的,但是,崔瑾却婉言拒绝了。

    一组名为“繁花似锦”的两三层楼高的巨型花灯矗立在眼前,造型高大,做工精细,据说是宫里耗时两个月才制成,上面修建了一个平台,十几名衣着华丽的女子或是翩翩起舞或是悠悠弹唱,让众人流连忘返。对此,来自后世的崔瑾只是叹了几句,但耐不住武珝看得津津有味。崔瑾随意地扫了一眼四周,扬扬眉,真是有缘呢,再次见面。李宝也看到了不远处的一个身影,冷笑道:“又是那个慕承之?”

    武珝疑惑地问:“郎君可是遇到了熟人?”这名字她从未听说过。

    崔瑾摇摇头:“不是熟人,只是一再意外遇到之人。”

    武珝眨眨眼,这话有意思。她是聪慧之人,便道:“既然是无关之人,那就不必理睬。”

    崔瑾点点头,拉紧了武珝的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