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北海国在铸造镍白铜的假法国银币的同时,也对国内发行黄铜币。从1508年开始,北海国铸币厂就开始铸造和芬尼银币等重(1.5克)的锌黄铜钱币,并规定1枚含银量50%的帝国芬尼兑换8枚上面刻着布洛克家族的顶着9个十字架的金鹰的黄铜币。
这种铜币,又被民间称为“九架金鹰”,是北海国目前最小面额的钱币。从1508年开始,马林已经发行了大约2000万枚,并投入市场。
经过4年的流通考验,北海国的民众已经基本接受了这种面额更小,但却很像金币的小面值货币。
黄铜是很像黄金的,所以,这种小铜币,看起来很像金币。如果不是马林特意把黄铜币做成和芬尼小银币一般大小,没准会被错认成金币。因为,它和金币一样金灿灿的。
所以,这种类似金币外表的小铜币,很受市场欢迎。很多穷人拿了黄铜币后,经常假模假样地和朋友吹嘘——看,老子有金币
而且,这种小面值铜币的出现,也的确方便了小商品的交易和流通。不像以前,一个芬尼银币,相当于后世50块钱的样子,拿出去,都没法找零。
从前,人们去啤酒馆喝啤酒,往往因为没法找零,不得不搞记账消费。而现在,相当于芬尼银币八分之一面值的小黄铜币的出现,方便了酒鬼消费。同时,也方便小商品的购买。
在发行小面值黄铜币的同时,将这种小铜币命名为“cent”,也就是后世美分的单词。同时,也是零钱的意思。
而且,马林还强行规定——无论德语还是英语,都称呼这种黄铜币为“cent”,发音也相同。之所以如此规定,就是为了方便日后联统英国的时候,尽量让英语和德语进行融合,好让英格兰人和德意志人交流更加密切,避免民族差异过大导致相互对立。
而为了推广一分钱铜币的使用,马林还主动把入城税从1芬尼降低到1分钱铜币。而且,故意不让守城门的士兵找零。
如此一来,人们为了划算,肯定会主动去兑换一分钱铜币去交入城税。不然,就太亏了。要知道,若是交一芬尼入城税,等于比交铜币贵了8倍呢。
所以,当马林回到国内的时候,很多北海国民众已经强烈要求增发一分钱铜币了。特别是那些经常出入城市的商贩,精明如他们,肯定不乐意拿芬尼银币去交入城税。
但是,发行货币这事大臣们并没有权利。所以,必须等马林回来才能决定。因为,铸币权只有诸侯才能下令,摄政大臣是无权下令北海国铸币厂铸币的。
在出货假法国银币的时候,科勒提了这件事。马林思考再三,最终决定——增发5亿枚1分铜币,以促进国内商业流通。
只是,另一边他还要让人制造5亿枚镍白铜假法国银币,貌似人手不够,螺旋式压币机也不够了。于是,马林就下令,扩大北海国铸币厂的规模,招募更多人手,并添置更多机器。
不过,铸造5亿枚一分铜币需要好几百吨铜,耗费挺大。好在,瑞典的法一伦铜矿现在有马林的一半收益。其所得的铜,正好拿来铸币。
但马林没想到的是,他这边正想着用瑞典那边的铜铸币呢,瑞典那边又出幺蛾子了
原来,瑞典那边听说马林可能遇到海难挂了的消息后,也有些蠢蠢欲动,居然打算赖掉马林的法一伦铜矿的股份了。
只不过,瑞典内部现在吵得厉害。因为,有些胆小的瑞典贵族害怕北海国大军的报复。毕竟,瑞典人少国穷,军队数量有限,最多能拉起一万多军队。可现在北海国光是本土就有三四万大军,而且战斗力很强,实在让他们害怕。
所以,瑞典贵族议会最终决定——等等看,至少等北海国军队解散后,才能公开赖掉马林的股份。
而他们的这个决定,最终救了瑞典一命。因为,在他们最终下定决心赖掉马林的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