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说完拿起茶壶,把盖子打开闻了闻,接着说:“嗯,还算可以,只能是中等茶叶,不超过三百块钱,下次来要拿好一点的,这次就迁就着喝吧!”说完,嘴对嘴长流水尝了一小口。
刘立志气的快要吐血,真想拿起茶叶甩门而去,这老家伙不伺候了,三百块钱都嫌不好,我一个月才挣几个三百?没有个客气话也就算了,竟然要饭的还嫌饭凉,不识抬举!
也罢,忍了,刘立志没吱声,坐回到了方凳上。
老道一口一口的品着茶,很陶醉的样子,眼睛眯着不说话,刘立志就像个木头一样,坐在方登上看着老道,不知道这个家伙到底想干啥。
其实现代社会似乎对道士这个职业比较陌生,虽然道教依然是我国四大教之一,各地道观也不少,但因为接触的人不多,所以才显得很神秘,刘立志眼前的这个道士虽然看上去只是比普通人多了一身道服而已,但其实他的来头却不小,他本名叫吴学文,河北唐山人,76年大地震之前吴学文也只是一个普通的机械厂职工,因为家学渊源,受到父代的影响,自幼自幼禅心研习周易命理c风水,而且开始接触中医,医术也曾经在唐山一带名噪一方,但那个年代有饭吃才是生存之道,所以即便他有一身的医术和道法,却因为家境贫困不得不跟正常人一样为生活而奔波。
唐山大地震那年,吴学文45岁,已经是三个孩子的父亲,本来靠着他在机械厂的工作和高超的医术,一家人的生活也算是宽裕,但天灾不及,来的那么的突然,一夜之间,他奋斗了几十年的家成了一片废墟,废墟下是他的父母,儿女,还有妻子,吴学文因为当晚外出给人看病正在回来的路上,躲过了一劫,即便如此,失去了所有亲人的他感觉生不如此,几次想了结了自己去跟家人“团聚”,但在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以后,吴学文失去了对生活的信心,决心出家修道。
那个年代最出名的是茅山道士,对于吴学文来说,虽然他早年间研修过道法,但也都是“自学成才”,除了医术之外,其他的本事也都属于半吊子的水平,吴学文离开唐山,一路打听一路走,由于口音差异,在别人的指引下,吴学文来到了东阳省的帽山,说来也巧,帽山上的确有几座庙,而且还有一座道观,也就是刘立志进来的这个,其实这不是一座庙,刘立志不懂,把道观当成了庙,这座道观之前叫做子松观,并不出名,即便是帽山脚下的人,知道的人也不多,很少有人来朝拜,这座道观不出名的原因也是因为它修在了半山腰,而没修在山顶,至于为什么当时没修在山顶,无从考证。
吴学文到了子松观以后拜了当时的一把手钟法道长为师,钟法赐予他法号一鸣,从此吴学文开始了他苦心修道的路程,而因为吴学文本身就有底子,很快就成了钟法道长三个徒弟中最得意的弟子,一晃二十年,钟法道长驾鹤以后,吴学文的其他两个师哥也因为观里条件太艰苦而去了其他道观,只剩下了吴学文一个人守着这座孤零零的道观,又过了十年,吴学文给自己换了一个名字叫吴敬之,也就是现在的称呼,把道观门口那块刻着子松观三个字的石头给换了下来,这里成了一座无名道观,他从一名道士,变成了一名隐士,而身上的那身道服,他却一直舍不得脱掉,一直到今天,八十五岁的他依然精神矍铄,看上去也只有六十几岁的样子。
当然,这一切刘立志是不知道的,他坐在方登上看着吴敬之一口接一口的品茶,挑战着他的忍耐极限,在老道的要求下,刘立志还给他续了三次水以后,正当刘立志实在是忍无可忍刚想起身站起来跟老道理论一番,结果院子外面传来几声敲门声,打破了这个小道观的宁静,也把刘立志的屁股给硬硬的压了回去。
最快更新无错小说阅读,请访问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83中文网 )/div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