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不二,再则家里也没有别的女人,都是嫡亲血脉,没什么分歧。
“奶奶,鱼儿可想可想你了!”
“哎哟哟,今天小嘴怎么这么甜。”
黎奶奶乐呵呵的刮了一下她的小鼻子,眼神温柔的看着放在心尖上的孙女,让黎嘉钰心里温暖如春。
不是的,奶奶,鱼儿是真的想你,每次没人在乎的时候,特别怀念有您的日子。
午饭很简单,浓稠的玉米糊糊(因为麦收才会如此,平日就是稀汤寡水),用一层薄薄的白面包裹着的玉米面馒头,就这样也不过每人一个。
黎嘉钰不愿意跟着黎妈妈回去,黎奶奶也没有勉强,想着孩子小,说不定明天就变卦了呢,所以并没有说什么反对的话。
黎奶奶是赵家村有名的勤快人,屋里屋外收拾的特别干净整洁,就连烧火的柴火都码放的整整齐齐的,没有别人家的脏乱差。
躺在床上闻着奶奶的味道,黎嘉钰睡了一个心满意足的好觉,再也没有刚刚重生时候的那种不安。
在妖精坑附近捡到的那个发光的东西,还没有来得及仔细查看,夜深人静的时候,悄然无息的消失在她的额头里。
第二天起来的时候,黎嘉钰想起昨天的那颗珠子,伸手摸了摸自己的兜兜,除了摸出几根干枯的草,什么都没有发现。
呃,莫非自己捡麦穗的时候掉落了?
黎嘉钰想了想也没有太在意,本来就是乐观主义者,也不愿意自寻烦恼,随即把这件事抛在脑后。
忙忙碌碌好几天,总算结束了这次麦收劳动,大家都累的不行,看到晾晒场堆积如山的麦垛,疲惫转眼又消失不见,不饿肚子那是头等大事。
黎嘉钰这几天都在黎奶奶家住着,日子过的别提有多舒坦,黎妈妈接了好几次都被她拒绝。
七月中旬大队组织人马去乡里交公粮,黎家三伯父,黎嘉志也在其中,黎嘉钰磨了好几天才让黎奶奶答应跟着走一趟。
天色蒙蒙亮,马车上装载着满满的麻袋,沿着乡间大道往乡里出发。
黎嘉钰迷迷糊糊被自家大堂哥抱在怀里,坐在车辕上,黎家三伯父是赶车的一把好手,年年都会被选派上来送公粮,那可是很高兴的事情。
乡间的路面并不是很平正,尤其中原地带下大雨的时候,土地松软,被压出深深浅浅的车辙,赶车技术稍微有些欠缺,特别容易颠簸。
送公粮对于那时候的村里人来说,很光荣,支援国家建设,为尽快实行社会主义添砖加瓦,车把式各个都高兴,有一种光宗耀祖的优越感。
太阳慢慢升起来,黎嘉钰睁开眼睛,黎嘉志把她放在车辕上,拿出干粮和水让她填饱肚子。
那是中原特有的烙馍,跟玉米面馒头一样,外面一点白面,剩下的都是玉米面,方便携带,可以卷上菜,也可以卷上白糖吃,丰俭由人。
“三伯,还有多久才能到啊。”
“呃,差不多中午就可以到乡里,怎么了,鱼儿,累了吗?”
“不是的,鱼儿想看看乡里什么样儿。”
“会看到的,放心吧,得喝,驾,驾驾!”
“嗯。”
周围的田地里已经翻好,又施了农家肥,有一股子淡淡的臭味,麦子收割完之后,有的种植了红薯,有的种植了玉米,豆子,谷子,芝麻等农作物。
小苗刚刚露头,黎嘉志兴致勃勃的跟自家堂妹,仔仔细细的解释,这是什么,那是什么,时间过的很快。
进入乡里路面好了很多,毕竟经过了人工整修,并不像乡间大道那样,天生天养无人呵护,马车加快的速度,马蹄声吧嗒吧嗒的十分清晰。
黎嘉钰看到萧条的街道,没有后世的那种小商小贩,车水马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