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离佳都市约八百公里外,有一道观叫清源观,道观所在的镇叫清源镇,可见,这个道观在当地的历史规模和影响力。

    清源观位于清源镇的六石山下,始建于明代末年,距今己有400多年的历史,占地约60多亩,历来香火鼎盛,它是这里方圆百里最大的道观。但观内的道士不多,一直都在七八个左右。

    近些年,随着旅游业的兴起,有许多慕名而来的专家团队和旅游团体陆续到此观光拍照,从而带动了小镇的经济发展,所以,当地政府对清源观实施了保护性开发,使其周边的环境更加宜人。

    二十七年前,清源观中的馆主,姓林,fj泉州人氏,六十开外,束发清簪,气度非凡。来往道观的居士,称其为“林真人”。

    一天凌晨,道观像往常一样,道徒开门扫阶,发现门旁的石狮座下搁着一竹篮子,篮子里面放着一婴儿,婴儿的身上盖着一条碎花布的小棉袄。

    道徒随即扔下扫帚撒腿就往观里就跑,边跑边喊,“师父,门口又有一弃婴”林真人闻讯走出云房,责问:

    “发生什么事了,这样大惊小怪。”

    得知是弃婴后,林真人随即吩咐道:“打电话给民政局,让他们派人来领走。”

    道观的道士们都知道,这等事,一年起码会有个三四回,一般都是婴儿身体有缺撼,或生身父母有难言之隐,便将婴儿弃于观前。

    所以,大家并未当回事,但当林真人正欲返身回屋之时,他却略为一怔,若有所思地捋了捋胡须之后,忙转顾身来,“等等,我先去看看。”

    说罢,林真人紧随一名道徒来到门外看个究竟。

    但见石狮座底下确有一个竹篮,篮子里面有一张胖嘟嘟的小脸蛋煞是可爱,婴儿的的身上盖着一条花布小棉袄,棉袄底下露出半截纸条。林真人随手拿起纸条一看,上面写有婴儿的生辰八字,再揭开棉袄一看是男婴。

    林真人掐指一算,轻轻地点了点头。

    “任辰子,”林真人唤道,“去看看附近哪有刚分娩的妇人,给他找口奶喝吧。”一道徒应允一声,提起装有弃婴的竹篮快步离去。

    事也凑巧,距道观半里地有一户人家,不久前,有妇人生过孩子,孩子没保住,但她的奶水却是很充裕。这妇人姓冯,老公姓殷长年在几十多里外的煤矿里工作。

    这位姓冯的妇人,年纪也不少了,前前后后怀有好几胎,但最后不是流产,就是孩子生下来保不住,夫妻二人为此也是特别纠心。

    现在看到这个胖孩子,夫妻俩不知有多欢喜,所以照看起来也非常上心。后来,道观干脆就把这个弃婴全交由这妇人带,每月50元的奶水钱由道观出。

    临到孩子满月之日,林真人带来一对从镇上银器店制办的银质手镯,上殷家看望这孩子。

    冯妈建议林真人给小孩子起个名字。

    林真人笑了笑说,“起好了,就叫他魏有源,他命中缺水。”

    冯妈疑惑地问道,“怎么是姓魏呢?”

    “家母姓魏,”林真人思忖了一会,说,“贫道感念家母生养之恩,就让孩子随家母的姓。”

    从此,这个弃婴就叫魏有源,小名叫源源。

    大约又过了三年,冯妈生下一女儿,起名殷瑞敏。冯妈见人就说,这女儿是我们家源源招来的。

    小源源也长大了,很壮实,个头也高,五岁就上镇里的幼儿园,识字背书都比别的孩子快,也很懂事。

    小源源有两个家,吃饭睡觉上殷家,而写字做作业和玩耍都在道观。道观的道士和香客都喜欢这个小男孩子,夸他长得聪明乖巧,长大了一定有出息。

    清闲下来,林真人也会教他认一些繁体字。小源源是一教便会。没事,他还经常往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