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一c

    过了“羊不行”,已是中午,尚文他俩从背包里拿出干粮,找个避风处,简单吃口午饭,补充点体力,便又开始上路。这时,山势经过多次拔高之后,又于此处起伏向下。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在这人迹罕至的大山里,还真是得到应验,特别是再加上冰雪的润滑,更是艰难异常。

    为减缓滑力,下步稳当,尚文专挑雪厚的地方下脚。凌云马上高声阻止,她是专业运动员,对此非常有经验。这里是深山老林,地形从未有人勘测,哪里有山涧?哪里是深沟?上面全然不知。一旦落脚踩错地方,葬身谷底也是探险者的常事。凌云让尚文挑选伸出树桠的地方走,雪下多半是实地,隐有暗沟的几率很小,即便不慎陷落,也能及时抓住树枝脱险。另外,再用登山手杖,探测前行,虽然速度慢点,但毕竟安全许多。

    他俩好不容易下到山底,前面又有两座大山挡住去路。两山之间仅有一条狭窄的岩缝,透出些许的光亮,冷风吹过,像是阴魂的呜咽,摄人心魄。“蛇不过”之名,的确名副其实。

    根据山里人的经验,大凡穿过这样的狭缝,一定要用参照物探测间距,万不可仅凭勇气,冒然深入。一旦前行中感觉身体过不去的时候,为时已晚,再想后退,已然不能。进,进不了,退,退不出!卡在中间,任你三头六臂,也全然无用。多少动物,都是因此断送了性命。

    尚文和凌云早已想好对策,他们将手杖底部横设的可伸缩卡尺,按照尚文身体前后的宽度拉出略宽,平伸向前探测,手杖不卡,他俩的身体就能过去。如此前行,才不致重蹈某些动物的覆辙。

    他俩行进一段距离,逐渐发现一种现象,狭缝的宽窄程度是:越高越窄,越低越宽。或许跟风吹雨淋的侵蚀有关,上面受力小,下面受力大。因此,二人前进遇到困难,便矮下身形,侧身而过。就这样,鲜有问津的“蛇不过”,也被这俩聪明的现代人一举征服。

    出得“蛇不过”,他俩心里立时感到一种无比宽阔的痛快。尚文故意哭丧着脸,对凌云说:“如果再走十米八米,我可能就疯了。”

    凌云用手亲昵地拍拍尚文的脸,调侃道:“你幽闭恐惧症啊?”

    来到三国,尚文有点学坏,冲着凌云调笑道:“我怕别的幽闭,但却不怕你的——”

    凌云嗔骂着追打尚文。二人嬉笑着,立时把紧张的气氛冲得烟消云散,大概这就是“他老人家”所说的“革命浪漫主义”吧?

    通过这片低矮的丘陵,他俩终于来到最后一道关口——“猴不攀”。

    “猴不攀”确如那俩军士所言,是一面高达百米c立陡立崖的峭壁,状如斧削,高耸入云。最为险要之处在于,悬崖顶端不是直上崖顶,而是向外探出几米的距离,仿佛人工的房顶飞檐突兀。对于攀岩者,直上直下攀爬,尚且极度困难,何况再向外探出个直角呢?实事求是地说:再灵巧的猴子,恐怕也攀不上这样的峭壁。

    但凌云则不同,她是受过多年专业训练的职业选手,除了珠穆朗玛峰尚未尝试之外,其它矮一点的雪峰可也没少踏在脚下。“猴不攀”对古人来讲,绝对是不可逾越的天堑;在现代专业登山运动员面前,却并非是空前绝后的屏障,能否低头?那得看有无遇到对的人。

    凌云带好安全头盔,按照职业习惯,最后检查一次安全带c铁锁c绳套c绳子c冲击钻c岩石锥c岩石锤c岩石楔c膨胀钉等攀岩装备之后,率先而行。

    现代社会的攀岩,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使用冲击钻c岩石锥c岩石锤的,以免对岩壁造成永久的伤害,妨碍下拨攀岩的再度进行。但今日不同,拔除岗哨的艰巨任务在身,一切以登顶为目的,况且三国时期,还没有兴起攀岩运动,才不会有谁在乎岩壁的破坏!

    于是,凌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