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心阁实在有些无聊,元石一有机会便偷偷溜到外面修习心法,他对心法十分狂热,却对参悟毫无兴趣,弘至道长也是心急如焚,恨不得将他天天关在悟心阁中,但道家推崇道法自然,也便随他去了。
虽说一年之内连连突破四层心法,普天之下闻所未闻,但元石已经有好长时间突破不了第五层心法。传说心法共分十层,能达到九层之人已是凤毛麟角,达到十层之人更是从未听闻。
这一日,元石闷闷不乐地走进尘埃阁中,对正在闭目打坐的弘至道长说道:“师尊,为什么我还未达到第五层心法,莫不是我遇到瓶颈,需要什么神奇之法才能突破吧。”
弘至道长摇头道:“天下所习之心法,寻源追宗,皆出一辙,心法分上c中c下三境,下境乃是:御之于手,破之于刃,动之于身;中境为:通之于目,应之于灵,摄之于魂;而上境则是:恒之于千境,修之于天地,悟之于万心。
所谓心法之瓶颈,不过是在下境到中境,或是中境到上境时,所出现的突破难点。你现在已突破第一个瓶颈,是第四层心法到第五层心法的修习,并非所谓的瓶颈。依我看来,定是你在悟心阁中没有好好参悟,若悟一道,胜修一年,你可知道。”
见弘至道长又提到悟心阁,元石连忙打岔道:“师尊,听闻这心法共分十层,按您刚才所说不过才九层而已,那第十层又是什么境界呢?”
弘至道长面色平静,起身道:“心法修习确有十层,但无论是书中记载或是先人流传,都不曾出现修习到十层心法之人,就连我派开派祖师本一道长,也不过达到九层悟之于万心之境,当今之世恐怕更难见到十层心法之人了。”
“师尊道法通天,定能达到十层心法之境,成为天下第一人的。”
“不可胡言,我道家修习最忌心有所求,求则心乱,心乱则一事无成,为师只望用心参悟道法玄机,天地自然,哪里还敢奢望天下第一任之说。且不说西域皓森,南方天机楼实力非凡,中原武奎山庄四大门主更是名扬天下
为师不过一世间尘埃,只想静心在这道观之中参禅悟道,安享晚年,倒是你,千百年一遇之奇才,年纪轻轻就有如此成就,还是多多在悟心阁中修习参悟,莫让冲动好玩的性格毁你大好前程啊。”
转了半天又说到可恶的悟心阁,元石心中十分苦闷,这悟心阁究竟有何神奇之处,为什么所有道观长老c弟子都如此敬仰,可自己在悟心阁中呆了多日,却一无所获,唉,悲哉,痛哉。
冬日的寒意早已消除,出现了久违的春日气息,天气依旧凉爽,但是少了刺骨的北风,道观的景色也十分迷人,刚抽的柳枝随风婀娜,长青的松柏也更显翠绿,几只新燕正满载归巢。这便是春了,一切都是这么活泼,生机勃勃,除了
飞舞的柳枝下坐着一个瘦瘦的弟子,他素衣穿着,目光呆滞,一副苦闷模样,温暖的春日映衬他冬日的心境。
不光是心法上的困难,更多的是他想起了远方的家,六年以来他一直在本一道观,从未回家,他不知道生他养他的爹娘,现在还好吗。想来远方的爹娘也不愿看到自己这副模样,应该迎难而上,而不是在这里消沉。
这一夜元石又来到熟悉又厌烦的悟心阁,面对着千年以前各个前辈长老的毕生心血,他感觉自己并没有师尊说的那么出众,五层心法既然不是瓶颈,为何这么难达到呢?
元石翻开一本本一道长写的心法修习之法,第五层心法名为应之于灵:应之于灵者,必心浩如海,应为本法,亦为行法,应之于手足,应之于耳目,应之于刀剑,而后应之于心灵。招式由心而启,随心所欲,察末观微,变化无穷,譬如细风,譬如流水,此所谓应灵之境。
原始反复阅读着这短短几句话,这是本一道长修习心法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