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彭城驿馆
彭城驿馆是专门为接待各方使者、说客和士族子弟专门设置的,位于京口的北郊,背靠北固山,正对滚滚东去的长江,是一处风水绝佳的所在。客商云集的蒜山渡就在驿站东面不到两里的长江边上,东南西北的客人们从蒜山渡下船,乘一舆小轿,不用半个时辰就能到达驿馆,十分方便。驿馆离设在京岘山西麓的都督府也不算太远,有什么事情需要通报刘牢之将军的,快马奋蹄即到,让都督府能够随时获取驿站掌握的情报。
自从四年前刘牢之代替王恭,独掌北府兵以来,江左的政治形势愈发混乱。安帝司马德宗年岁尚幼,暗弱不堪,朝政被司马道子、司马元显父子所把持,在朝堂之上专横跋扈,乌烟瘴气。远在荆州的桓玄手握荆州几十万久经战阵的水陆人马,早有不臣之心,欲效其父桓温引兵顺流西下,行废立之事。北方的慕容德也不可小觑,几年前从邺城南迁至滑台,自称燕王,这几年大力延揽人才,招降纳叛,对江左虎视眈眈。
这种形势下,各方都把世镇京口的北府兵看做关键的力量。北府兵倒向哪边,谁就有了争夺天下的本钱,因此上各路说客、使者络绎不绝,踏破了门槛。刘牢之对此也心领神会,哪里来的说客都好好招待一番,但从来不明确表明自己的态度,只说些不痛不痒的客气话,谈些精忠报国,匡扶天下的大道理,谁也看不透刘都督到底在筹划什么。
刘牢之毕竟军务繁忙,不能天天陪着各方人马周旋,于是派自己的次子刘敬亭负责接待各路贵宾,替自己尽地主之谊。刘敬亭和哥哥刘敬宣完全不同,从小喜文厌武,对舞枪弄棒、行军打仗没有任何兴趣,专好诗词歌赋,笔墨文章。再加上很小年纪就送到建康念去念私塾,跟建康城里那些高门士族的子弟天天混在一起,谈玄论道,纵酒放歌,一派名士风范,完全是一个文弱书生。回到京口后,与整个北府军豪迈直爽、直来直去的风格颇为相异,做了一年参军后,怒而挂冠而去,天天与一班文友清谈去了。刘牢之非常疼爱这个小儿子,也就由得他去。现在驿馆来来往往的都是些各方名士,接待时少不得诗词歌赋应对一番,长子刘敬宣只会打仗,不通文墨,正好让刘敬亭发挥一下自己的特长。
刘敬亭接下了这个能联络天下名士的工作,天天去驿馆盘桓,招待各路文人雅士喝茶吃酒,畅谈天地南北,古今中外。再后来干脆搬到了驿馆后院的后罩房长期居住,据说是为了方便接待宾客,替北府兵行合纵连横之谋。其实知情的人都知道,刘敬亭与自己的夫人关系不太和睦,但是父亲又不许他纳妾,之所以搬出府邸长时间住在彭城驿馆,也是为了方便自己寻花问柳吧。
回到京口的第二天,刘裕带着赵文雄和檀道济他们一早从刘府出发,不过一个时辰就来到了彭城驿馆。驿馆大门是按照王府的规制打造的,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左一右两个石狮,雕刻得十分精细,栩栩如生,一看就是一等一的手工。往后看,是宽六七丈的大门楼,由五根两人合抱的金丝楠木支撑,架在汉白玉的墩子上,几个硕大的灯笼挂在门柱之间,随风微微晃动。一扇大门、两扇侧门镶嵌在门楼正面,全部漆成朱红色,几排橙黄色的门钉作为装饰,明确的昭示着这里和普通客栈的差别。
驿馆正门有四名军士间隔站立,是警戒的卫兵。三扇门都是关着的,大门口站着两个仆役,远远看见刘裕他们走过来,赶紧站的直了一些。快走到近前时,其中一个认出了刘裕,赶紧几步迎了上来。
“刘将军您怎么来了,是找二公子还是什么”
“我这次回来带了两个立了功的部下,昨天给都督报上剿灭孙恩余部的情况,都督特准他俩休息几天,不必急着回海盐,并且特别交代让他俩住最好的驿馆,不必去挤兵站的小房间了,所以我来找二公子看看这里还有没有空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