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 ngua一&一t;java&一t;sr一&一t;/gaga/pa一tpjs&一t;

    短暂进食后,众人重新聚集起来,向丛林深处进发。他们沿途用铁锹挖出一个个深浅适中的坑,将几块尖锐的铁片扎在坑里,然后往铁刺上撒一把果子和一片肉。这是他们的陷阱,坑不能太深,以免动物不敢往里跳。动物进坑取食的时候就会被铁片划伤,同时由于脚底的铁片会刺进脚里,越使力跳跃就越容易受伤彻底栽在坑里出不去,即便不是深坑,动物也很难从里面逃脱出来。这些人还是相当具有智慧的。等他们打猎归来的时候顺道从这里经过便可以将掉入陷阱的猎物拎回家了,如果坑里没有猎物,他们就把之前放进去的肉和果子取出来,这是稳赚不赔的生意。

    四周除了耸立的大树就是比人高的杂草,各种动物的鸣叫声环绕在他周围。走在前面开路的人使铁锹拨开荆棘,苏晨低头一看,除了自己穿着鞋,其他人都是光着脚避开荆棘一路前行。这种地方,在苏晨生活的时代已经不常见甚至是大多数人一辈子都见不到的了。好在苏晨当过两年兵,曾经在各种难以生存的环境里摸爬滚打过,因而他比常人更能适应艰难的环境。与同龄人相比,他遇事更加沉着冷静心中没有畏惧,这是当兵两年给他的最大收获。但他付出的代价也是昂贵的当兵是在他十八岁那年――他的同学都在准备高考的那一年。

    这个从小就“不学好”的孩子,成绩优异,被全校老师认为是能稳上清华北大的为母校争光的学生,在读完高二后选择了退学。不读高三,也就意味着,他放弃了参加高考的机会。千万别以为不想留在学校却又成绩优异的人只存在于无厘头的电影和肥皂剧。不愿留在学校的人分为两种:一种是真的学不懂,对学习不上心只想出学校去玩;另一种,学什么都懂,但就是觉得学校的环境不适合自己,想在校外学习别的知识c做别的事情。

    中学校园里的教师其实总体上是迂腐c没有辨析思维的。从深层次上说是由于教学任务和应考模式导致了教师们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表现出来就是一种死板的教化,任何问题老师心中都坚持着一个统一答案,说是讨论,其实只是另一种形式的说教,没有教师会真心信服学生提出的说法。比如苏晨就与老师讨论过“是否上大学才能成功”的话题,当苏晨提及一些没上过大学也取得了巨大成功的人物时,老师的反驳跟他想的一模一样:“那是少数,社会上的大部分精英都是大学毕业的。”这样意料之中的回答让苏晨瞬间失去了与之辩论的兴趣。老师觉得这个孩子很好笑,因为在老师眼里,这就是个没见过世面不知生活艰辛的孩子,不上大学就想取得成功,希望渺茫。恰好,在苏晨眼里,这些老师也都是傻子,只会轻视学生并将某种观点根深蒂固扎于脑中不由人改变,实在毫无进步空间可言。他自然清楚社会精英大部分是大学毕业的,但那是因为他们的学识,不是因为那张毕业证。苏晨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发现,不同人的学习能力绝对是有差距的,这一点与勤勉程度毫无关系,有些人学不会就是学不会,有些人一点就通。也有人背诵能力极强出口成章,逻辑能力却很差一碰到数学题就一筹莫展。总之,学校里安排的学科,并不适合所有人学习,或者说,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学得好。不然怎么解释全国那么多人,那么多努力的人,为什么上清华北大的也就那几个?

    这个问题苏晨想了很多遍,但学校和教师似乎并不放在心上。这样的制度以及教学模式本来就不具备“因材施教”的条件,所以学校都做着一样的事,教师教着同样的东西说着同样的“定律”,学生也无需具备什么辨析思维,顺着教师的思路照背“正确”答案便可。有用的人才,自是有自己独特本领的,苏晨认为很多人都不适合也不应该考大学――他们连高中课程都应付不过来呀!不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