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不到心源的病人。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找到这里来的。随着高鸣治愈的病人越来越多,知道的人也越来越多,以后来的病人就可能更多。
要知道根据卫生部门统计,中国约有200万心衰病人,至少10万人需换心,但去年(2013)全国仅有150台换心手术。该科每年收治的病人中,平均每5人只有1人能等到合适的心脏。
如果都知道西湖研究室有这样好的疗效,还不挤爆了?
高鸣是不希望这种情况出现的,所以一概不做广告宣传,像现在这样的病人量就基本可以了。要知道治疗的病人多了,纠纷一定会增多。所以高鸣对治疗的病人一定严格把关,宁愿不治也绝不滥治。
高鸣选择病人的基本原则是:一、首先是经济宽裕,对50万治疗费没有任何抵触的。二、其他医院常规治疗无效,被建议换心在等待心源的。三、没有立即猝死危险的。如果是心脏病突发随时猝死的病人应该立即到医院抢救。
因为高鸣觉得心脏修复治疗不适合心脏病突发抢救。就算人体细胞修复仪有这样功能,高鸣自己也还没有这方面的经验。而且风险太大,后患难以估量。他没有职责和义务拯救所有病人。上次邢芬芳的病例是突发事件。幸亏医治成功,否则后果还难说得紧。现在高鸣想想都后怕。所以要求病人首先要预约,了解清楚情况才接收。如果开始治疗了两个周期(一小时一个周期),病人就绝对不会出现危险了。这点高鸣已经有把握了。
如果第一条完全没有问题,病人也自愿。一般的心脏病病人高鸣也接收。就像蔡京和李高翔之类的病人。
实际上很多病人都被第一条否决了。所以这几天能够定下来预约下周开始治疗的病人就是两个而已。
下午给招采娣修复结束后研究室来了一个病人。陪同他来的是他的老伴。这个病人身材很高,但是很瘦,头发已经掉光了。但是眼睛还是非常有神。高鸣接待了他,交谈中高鸣知道这个病人是退役的80年代篮球运动员,与高鸣是同时代的。
长期的激烈运动是心脏过度损耗造成心肌肥厚,加上退役后在一个待遇优厚的国企,最好的时候年收入达到几百万。又根本没有身体保健的意识,结果心脏病越来越严重,已经安装了心脏起搏器几年了。到现在年龄接近70,医院认为只有换心手术了。看了网络介绍,咨询了附属医院的朋友,他们介绍而来的。
这个病人现在居住府州,专程来到研究室。高鸣与他谈话中,居然发现他们还是相互都有一些印象的。高鸣在兵团的时候与他年轻时代表的地市球队打过球。
说起来他对高鸣也有印象,兵团的小4号当时还是很有点名气的。他相当惊讶现在的高鸣样子。知道高鸣现在是来福大学的教授,现在也是这种治疗方法的发明人,主治医生。立即签署了医疗协议,给研究室转了50万的治疗费。交谈中高鸣知道他的名字叫杨海生。
按照他的话说,高鸣绝对是一个天才。在全世界打篮球的运动员中唯一一个医学教授,能够不信任吗?就算治疗失败,重新认识高鸣这样的当年球友也值了。杨海生很健谈,是一个谈吐很风趣的人。
高鸣听了杨海生的话都感动的眼睛湿润了。
为高鸣他们送上茶水的毕少玲也被他们的谈话吸引了。干脆坐在一旁聆听,还不时被他们风趣的谈话逗得嘻哈大笑,真是一个女孩。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