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道:“贤侄,我与你耶耶是好友,论辈分你该叫我叔,你是读书人,知书达理,为何对长辈说话这样无礼?”幺巴子见袁先生动了气,也缓和了语气:“您既说到读书人要知书达理,您啷嘎也是读书人呀!为何不懂人伦纲常呢?”“我么子不懂人伦纲常?”袁先生反问到道。“您啷嘎开的药铺难道就不知道哪几种药不能随便开方?”“我为何不知?”“按大清律:迷情c迷魂c砒霜这些药都是不能卖的,您知晓吗?”“我开药铺的,这个还用得着你来教我?”两个人你一来我一去,唇枪舌战,互不相让。

    幺巴子两眼冒火,满脸通红提高嗓门道:“您啷嘎既然知道,为何要给我耶耶开那付药?”“么子啊?哪个说我给你耶耶开了药?是你耶耶说的么?那要他来找我对质!”袁先生见他点明来意,已有了几分心虚,但此事非同小可,若传出去砸了招牌不说,恐怕还要吃官司,只有硬着头皮,咬紧牙关,死不承认。幺巴子咬牙切齿地说道:“男子汉大丈夫,敢作敢当。平时我看你斯文儒雅,一副谦谦君子的模样,又加上你跟我耶耶是至交,我敬你,左一个叔右一个叔的叫您,看您啷嘎今天的作为,算我瞎了眼睛!”幺巴子喘了一口气连珠炮似的又说:“不承认不要紧,待我找到证据,小心我到衙门去告你!”说完,幺巴子起身摔门而去!只剩下袁先生站在原地目瞪口呆,后悔不迭。

    幺巴子气冲冲地从普济观赶回河岭,这时已到中午时分。他到干一馆对学生们宣布放假三天,学生们一听放假三天,一个个兴奋得手舞足蹈,欢呼雀跃而去。等安排好了学生,幺巴子回到家中,直接走进了厨房。六嫂正在厨房里忙碌,一见幺巴子进来,连忙放下了手里的活计用围裙擦了擦手,垂手弯腰道:“少东家,您啷嘎为么子亲自到厨房来了?有什么需要尽管吩咐就是。”幺巴子对六嫂说:“六嫂,昨天我姆妈是不是亲自下厨给我煨鸡汤啦?”“是啊,您啷看。”六嫂用手一指,昨天喂鸡汤的瓦罐还在砧板上。“就是用这个罐煨的,太太还给你放了补药的,说少爷最近瘦了要给您补补身体呐!”六嫂是个话多的人,人们把她称为“快嘴六嫂”。“哦!还放了补药,那煨汤的药渣倒在哪里了啊?”幺巴子装作漫不经心地问道。“药渣?”六嫂诧异的问道。“少爷问的是那付补药的药渣吗?这不是吗,还没丢出去呢,在这儿!”六嫂连忙到案板后拿出一包煮过的中药渣递到幺巴子手上。

    幺巴子好奇的问道:“都煮过了的药,你还留着搞么子?”六嫂嗫嚅起来,不好意思的回道:“我寻思少爷用的药肯定是好药,只煮了一回就倒掉太可惜了,我想拿回家再煨一次汤给我的辛伢子补补。”辛伢子是六嫂的儿子,身体很差。幺巴子听她这么一说,哑然失笑。“哦!原来如此。”他拿过药包匆匆离家而去,边走边想,幸亏你还没来得及给辛伢子喝,喝了你儿子肯定会在床上两头爬。

    幺巴子就是一根筋,他想办的事就是两头牯牛也拉不住,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找到袁先生开春药的证据。他拿到这包药渣以后,决定到离河岭一百二十华里的沙市去请他的一个同年去看看。他不想齐王氏知道,更不想外人知道,所谓的“家丑不可外扬”,他心里一清二楚。

    从普济观出发,有一条官道经扬子庙到田家坊,沿着荆江大堤上行三十余里就是郝穴。在郝穴码头上洋船,上水经一夜航行,第二天就能到沙市。沙市是清朝沿江开埠的口岸之一,是天下粮仓江汉平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光绪二十八年,在太平天国的冲击下,清王朝已是风雨飘摇,但地处内陆的沙市依然开洋务风气之先,到处是摩肩接踵的人群,街道上到处灯红酒绿,纸醉金迷。长江上穿梭着民生轮船公司的洋船和外国的货轮。马路上不时走过勾肩搭背穿着时髦的洋人男女。青石板铺成的马路上到处是洋行,洋行里琳琅满目,摆满了洋布c洋火c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