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睡,他轻声洗漱完毕,出了门。
出门来到城北,老城四周环山,只有东边有一条出去的大道。城北山脚下,有座庙,此时庙中还亮着灯。谢宝树没有走进去,而是沿着围着山脚,跑了几圈,然后开始登山。
上山速度不快,但是没停下来过。谢宝树从小身体就不好,那时城里的老医师只说是先天营养不良,只能慢慢调养。北边庙里的老和尚听说了这事,来到谢宝树家里,看了看襁褓中的婴儿。
给他开了些补身子的药,又去山上摘了些药草,让谢宝树他娘每天拿来给他泡澡。等到谢宝树懂事以后,老和尚又过来让他每天跟着自己强身健体。
这些年,谢宝树养成了每天登山的习惯。眼前这座山叫菩提山,山脚围绕着楚河,与南边的龙王山遥遥相对。谢宝树年幼的时候,只能爬到山脚,后来大些了,勉强能上到山顶。
如今爬山已经轻松许多了,爬了一会,谢宝树额头上渗出了些许汗珠。他脚下的布鞋沾了些泥土,衣服已经被清晨的露珠打湿了。
最后一段路,谢宝树铆足了劲,加快速度冲上去的。
来到山顶以后,谢宝树放眼望去,整个楚河城皆在脚下。太阳还没出来,楚河城一片朦胧,谢宝树只能看个大概。微风吹在身上,很是舒服,每当这个时候,谢宝树就觉得腿上的酸痛都减少了一些。
谢宝树擦了擦脸上的汗珠,他喜欢这种感觉,甚至从小到大,除了读书,他觉得没有比这更舒服的事情。每次登上山顶,他都会吹上半天凉风,夏日的凉风,比冬季的暖阳还要舒服。
山顶的风光确实不一样。
谢宝树下山的时候,在山脚碰见早起念经的小和尚,正在伸懒腰。谢宝树朝他点了点头,二人相视一笑。
寺庙名为观海寺,寺里住着两个和尚,原本有三个,后来有一个出城游历天下,到现在还没回来了。观海寺很久就建在楚河城,里面总有个老和尚,带着一两个徒弟,世世代代都是如此。徒弟有是从外边带进来,也有的是城里没人要的孤儿,被老和尚收养。
这些年,老和尚们做了很多善事。上到修建百忍大桥,下到给人看病抓药。城里念佛的人不少,有请老和尚做法事的,老和尚也欣然前往。不过老和尚从来不劝人信佛,有人诚心来寺中跪拜菩萨,他才会给人们讲讲佛经,说说道法,两方相处得很融洽。
谢宝树跟爹娘进去,祈福许愿过。辞海寺很小,只有一间大堂和四间厢房。大堂里摆的是观世音菩萨像,一座佛像都没有。有一次,城里卢家愿意出钱,给辞海寺多立几座法象,被老和尚拒绝了。
他说他们这一脉,只拜观音不拜佛。
后来城里人渐渐习惯了,有人去庙里拜菩萨,有人在自家立了个小佛堂,不去寺庙。
谢宝树听老谢说过,跟北边菩提山遥遥相对的龙王山上,有一座道观。不过龙王山陡峭无比,山上还都是荆棘丛林,没有一条大道。城里很少有人上去过,只是偶尔有人能看到山中有道士在打拳练功。
老谢是去过道观的,在谢宝树十二岁那年。城里有个规矩,小孩到十二岁时,父母要给他祈愿。祈愿一般是去辞海寺,但也有去南边道观的,还有人嫌麻烦,直接在自家佛堂。
去辞海寺祈愿的,老和尚让徒弟都会准备一个香囊,送给来人。谢宝树没有香囊,不过他枕头旁,有只福袋。那是老谢去南边的道观求来的,他说本来想去辞海寺,但人太多了挤不进去,只好去南边。他急着祈完愿去赌钱,顾不上山上的荆棘丛林,就那么冲了上去。
谁知祈愿很方便,道观里的道士很有礼节的接待他,然后给他送了一只福袋,说是让他带给谢宝树。老谢听完,谢过道士,便又急匆匆下山,摸骰子去了。
那天晚上,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