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1959年11月11日,b市,一个男婴呱呱落地,成为了他们王家的长子。父母为他取名:王保顺,希望上天能保佑他一辈子顺顺利利。随后几年的时间里,王家的二子禄顺、三子保勇、小女香相继出生,王家也就热闹了起来,由两口之家一下子变成了六口之家。

    王家不富裕,城市居民也没有耕地可种,粮食方面也就谈不上自给自足。王保顺的父亲年轻时下乡插过队,后来回到家里在一个普通的工厂上班;王保顺的母亲大字不识一个,甚至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也就在家当起了全职家庭主妇,相夫教子。好在祖上留下了一块不小的宅基地,不至于颠沛流离,日子虽然贫苦,倒也能过得下去。

    清汤寡水的,王保顺也顺利地度过了他的童年。

    1973年,王保顺14岁,因为从小顽皮对学习没有多大的兴趣,再加上家庭困难,早早就辍学在家,一直帮着家里做做家务,时常出去捡一些粮食、野菜填补家用,大部分时间就是到处跑着玩,结交各个年龄段的朋友。这一年二弟禄顺顺利地考上了初中,因为二弟不同于大哥,从小就文静很多,学习成绩也一直都很出色,在学校向来名列前茅。只有一点,上小学的时候,街道办事处考虑到王家的困难以及王禄顺敏而好学,每个学期可以给他开一封信,拿着这封信交给学校,学校也就每个学期都会免除王禄顺的学杂费,所以小学五年王禄顺也就上了下来。可是初中不同于小学,街道的信件也免不了学杂费,一个学期五元的学费和两元的杂费也就成了横在王家面前的一座大山。眼看着开学的日子一天天地临近,王父王母和禄顺都愁云压顶,块石在胸。

    因为深知家里的困难,这一天禄顺下定决心不去上学了,要和大哥一样帮家里干活,等过几年长大一些就找个工作,不为家里添负担。王母一向很坚强,大半辈子几乎没流过眼泪,可是今天听孩子这么一说,心里异常难受,泪水就在眼眶里打转。王父坐在凳子上,抽着烟,一言不发,一筹莫展。可怜天下父母心,如果有一点,哪怕那么一点点办法,谁会在任何事上委屈自己的孩子,况且是几乎关乎孩子一生的事情。毕竟老二学习那么好,继续上学肯定大有前程,可家里真就是一点的办法都没有啊!就在这时,保顺洪亮的声音从屋子外面传来,打破了家里的沉默。“老二!你上学这事没问题了!”说着话,保顺走进了屋子:“我明天就去北边的水泥厂上班了,搬水泥,计件工资,一个月差不多能挣十来块钱。”保顺一句话像是往平静的湖面扔了一块大石头进去,顿时让家里炸开了锅。“谁给你找的?”王父疑惑地看着保顺。王母则是一脸担心:“搬水泥?小子你能搬动?”老二低着头,轻声细语地,跟生怕让人听见似的:“大哥,我就不去上学了。”保顺径自给自己倒了碗水,一饮而尽,缓了口气瞪了老二一眼:“老二你闭嘴!轮到你说话了?你不上学干嘛去?你还这么小。”其实,保顺无非也就才比禄顺大了两岁而已。教训完老二,保顺转过头来开始向父母交代:“爸,妈,我知道家里条件不好,老二又得上学,所以前几天我托人给我找个工作,人家今天就给我找到了,我刚和人家去水泥厂看完回来,水泥厂的领导也答应要我了,你们放心,没事。”王母心里没底,赶紧又问:“托谁给你找的,不会让人坑了吧?你这么点年纪,干的动吗?”“放心妈,我托街坊的李姥爷,就是天天去公园抖空竹那个李姥爷给我找的,都是街坊,没事。我都14了,又有力气,怎么会干不动。”看着老二好像还想说什么,保顺急了,猛的一拍桌子:“老二,这还轮不着你插嘴呢昂!”“大顺!”王父一瞪眼:“怎么和你弟弟说话呢!”因为王保顺在家行大,所以家里人和街坊四邻、亲戚朋友也叫他大顺。父亲一嚷,保顺老实了,低头顺目的等着父亲的回话。王父抽完了最后一口烟,把烟蒂扔在了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