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曾经有人提议向清朝贩卖福寿膏,价格定高些,就只能祸害奴隶主阶级了,还可赚取大量白银,朱克臧却没采纳,提议的人高估了清朝皇帝的道德底线。清末他能靠自产土烟抵御洋烟,丝毫不在意祸害百姓,清初就是一朵白莲花了?

    明帝国将新发行的货币送给参加册封仪式的人,作为纪念。

    明帝国金矿很多,大银矿在安南北部,其他诸岛也有分散,总体来说,还是靠英法南美殖民地的白银流入来保证经济活动的顺畅,但被人捏着脖子的感觉很不爽啊。

    实行了金银本位制的明帝国,对于外部黄金白银的流入流出有了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比如说:明帝国若遇到白银流入锐减的情况,银币升值,购买力飙升,原本一元银币买一石粮食现在能买两石,而金币还是只能买一石,相对来说就贬值了。

    于是老百姓就会通过金银货币套利,用金币去银行兑换银币,这么一来,市场上流通的金币减少,银币增多,便会恢复到法定的货币价值对比。

    同时,明帝国对铜器交易课以重税,以此来保证铜币的流通量和充沛的火炮铸造原料。

    等日后货币信用建立起来了,用其他便宜金属或纸币代替铜币也是可行的。

    目前明帝国流通的铜币主要是永历通宝c弘光通宝c隆武通宝c日本的宽永通宝c明朝其他时期铜钱c宋元等前朝铜钱。

    银币主要是银锭,碎银子,西班牙银元。随着英法商人增多,现在又有半镑c两克郎c克郎c弗罗林c小埃居c里佛尔c法郎等等。

    金币则有西班牙金元,荷兰狮子金币c杜卡特,法国金路易,英国皇家玫瑰和几尼,名目繁多,交易时要细细计算,十分复杂。

    新货币通过军饷和官员俸禄首先流入市场,顿时受到商人追捧,成色好,货币单位也符合明人的商业习惯。像是“花栏钱”,重七钱二分,俗称“七二银”,另外又有重六钱八分的,俗称“六八银”;还有七钱二分的“番饼”,方形银币;一钱八分,九分和四分五厘的“银角仔”。

    泰西人的钱算起账来一个头两个大。

    两钱分厘,中国传统的十进制货币单位,对明人来说,流通起来再方便也不过了。

    大明帝国银行是货币调控中央金融机构,明帝国第一家民营银行是吕宋一千四百名华商股东注资一百万元建立的“唐商银行”。

    明国朝廷则投入了一千五百万元成立“第一国立银行”,于各省设立了十五家分行,主要功能是给分散在各地的士兵发军饷,免得运来运去,又危险又费时间。

    士兵很少用到钱,打仗时带着又不安全,一般是开拔发两个月饷银,战后将剩下的饷银和犒赏一起下发。近卫军比较信任自己朝廷,并不影响士气,雇佣兵就另说了,拿不到钱的话士气顿时萎靡,可要提前下发饷银的话,又怕他们拿了钱逃跑。

    士兵们拿到第一批铸造的新币,欢喜万分,从前发饷是各种各样的银币银锭和铜钱,叮叮哐哐的一小袋,现在省事了,几枚小小的金币银币就搞定。

    最省事的是户部各级度支机构和税务机构的吏员,朝廷财税各项都是按照银两来计算的,但实际生活中的银钱却大多是外国钱,他们的单位和明国不同,都要换算。而老百姓使用最多的铜钱又种类繁多,价值不一,购买力不同,有的当一文,有的两枚才能当一文,收税发饷做账都十分费时。

    万延八年十一月,各地第一国立银行开始营业,以后,士兵的军饷就得自己去银行领取。十一月的军饷几乎没动,还吸储四百多万两,各银行赶紧往上报告,要战舰过来将一百多万两准备金运至承天府大明帝国银行保存。

    新币的新鲜劲儿过了,士兵们只是过来领取了自己的存折,随后将还未带回家的积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