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黛玉与周延隔了些距离,方才问道:“那日的‘绛珠还泪’可还有下文?那绛珠仙草的眼泪还尽了吗?”

    听到“绛珠仙草”本尊如此发问,周延只觉得忐忑,唯恐那一句话说错了,思索良久才回道:

    “还泪一事,本就是神仙怪语,信与不信全在一念之间,因此并未想好下文,且行且思量吧。”

    “纵是这么说,我倒是觉得神仙怪语或许还要信的,你说那绛珠仙草c神瑛侍者下凡历劫,但即是还泪应当也少不了那儿女情长。”

    黛玉一声惆怅哀叹,像是在哀叹绛珠仙草,周延却听像是哀叹自己。

    “况且万事万物牵一发而动全身,两个人的劫,谁说不会掺进他人?如此一来倒成了解不开的千头万绪事物纠葛好似一团乱麻,剪不断,理还乱。”

    黛玉这般晶莹剔透的话,像是一张明镜,令周延无处遁形,他觉得自己就像是窥探着他人秘密的偷窥者,却被人抓了个正着。

    黛玉又道:“说是神仙怪谈,宝玉衔玉而生又有何解?只当是天赐福禄罢了。”

    这一句句话说的周延发慌,若不是见黛玉边说边思量,他怕是会以为黛玉也同他一样知晓红楼梦。

    一时间,周延决定此后再不开口讲绛珠还泪记,否则日后若是结局成真,岂不是让黛玉白多思量。

    因此周延便想转移话题,他道:“剪不断c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姑娘也喜欢李后主的词?”

    “太伤了。”黛玉只答三个字,周延便知黛玉的意思,但周延实在不敢和林黛玉讨论绛珠问题,只好硬着头皮乱扯。

    “那些词中,我最爱‘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这一首。”周延接着颂道:“凤台龙楼连霄汉,玉树琼脂作烟箩,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销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离别歌,垂泪对宫娥。”

    周延转身望着黛玉问道:“姑娘有喜欢的词吗?”

    黛玉轻声答道:“我独爱《春江钓叟图》中的渔父词两首。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周延接话说:“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

    “倒是博学多知。”黛玉称赞道。

    “这倒不算,李后主存世的词本就不多,哪怕是通通背诵下来,也费不了多少功夫。”

    黛玉默不作声,周延突然觉得自己是不是说的有些过了,有些骄傲自大了,哎,白白的浪费了与林黛玉交谈的好机会。

    正当尴尬时,不能进也不能退时,周延方想找个地道逃走时,那个袭人派去找人的小丫鬟跑过来说道:

    “蓉大奶奶在琏二奶奶那里,而琏二奶奶正要同蓉大奶奶去三位姑娘那里。”

    也就是说,秦可卿和王熙凤在一块,现下两个人正要去三春那里。

    周延刚想趁机向黛玉告辞,突然想到贾宝玉正是去请黛玉去三春那里的。

    只好说道:“姑娘是否要去三位姑娘那里?同去可好?”

    黛玉点头,周延不识荣国府的详细地貌,小丫鬟又还有活要干,于是林黛玉反而成了带路人。

    两人一路无言无语,到三位姑娘那里时,惜春靠在躺椅上,听着说书先生的故事昏昏欲睡。

    迎春和探春同李纨在一起讨论惜春的画作,见林黛玉来了,探春拉起黛玉的手将她牵到画作跟前,让她赏赏。

    黛玉见那图山水接天色,遥遥一小舟,舟上有老翁垂钓,便瞅了周延一眼,才说道:

    “刚才谈了《春江钓叟图》上题的《渔父词》两首,没料想惜春妹妹就画了这图。”

    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