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11)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他正要回身进到屋里,这才看到门扉上贴了一张不大的黄裱纸,上面写了八个字:“佛田无缘,阿弥陀佛!”字迹清秀,笔力端庄,不用说这是冯秋雯留下来的。

    龙步云拿着这张黄裱纸,心里有说不出的难过,充满了歉疚之意。

    他知道,秋雯已经走了,不告而别,那是代表着她内心有多痛苦,经过多少惨烈的挣扎,她选择了不告而别,因为她已经承受不了当面分手的伤痛!但是,冯秋雯到那里去了呢?龙步云不能忍受这种无言的分手,他忽然想起一件事,急忙冲向田间,跑了两三里路程,才看到一位荷锄施施然而来的老农。

    龙步云上前施礼,请问这附近有没有佛庵,特别是清修的庵堂。老农想了想,摇了摇头,但是,他又接着说道:“听说在漓江之中,有一发髻山,山上有一座庵堂,是一处清修的方外之地,从没有闲杂人等前往。这附近庵堂有几处,要是说清修的,恐怕只有这一处。”

    龙步云心里已经有了底,向老农称谢以后,回到茅舍,备好麦红骡子,携带好自己的东西,关上门窗,朝着漓江而去。

    骑在骡子背上,溯江边而上。

    沿途的风景是美的,但是,此刻的龙步云已经没有那份心情,他只是留意江心的山峰。

    如此缓缓而行,约摸过了一盏热茶时辰,看到江心有一处兀突而起的山峰。

    山并不高,满山青翠,矗立在江流之中,倒影在江心,真是一幅美景。

    远远看去真如同是女人的发髻,不用问,这就是发髻山。

    在岸边伫立良久,才商得一张竹筏,牵骡登临,真是纵一茸凌万顷,给人以飘飘然的感觉。脚下缓缓流动的漓江水,头上湛蓝如洗的青天,发髻青翠兀立,此情此景,令人俗念全消。

    竹筏靠上发髻山时,交付一锭银子,留住竹筏,系好麦红骡子,沿着山径,缓缓登临。说不上来是为什么,龙步云不敢在这里施展武功,仿佛一施展武功,就显示不出他内心的诚意。

    如此走到日渐偏西,将要到达发髻山顶,迎面是一大丛竹子挡住去路。

    龙步云正待绕过竹丛,突然,“哨”地一声,钟声响起,沉重悠扬,使龙步云停下脚步。

    这时候竹丛右边走出一位年老的比丘尼。一袭灰衣,双眼低垂,芒鞋白袜,两手合十,挡住龙步云去路。

    龙步云连忙退两步抱拳为礼,说道:“老师太!在下这厢有礼了!”

    这位比丘尼连眼皮都不曾抬,只是低沉而又缓缓地合掌说道:“施主!前面已经无路了,请回去吧!天黑了就不好过江,渡人是不会久等的。”

    龙步云抱拳说道:“请问老师太!这里可是有一处清修的庵堂,我是……”

    比丘尼合掌说道:“施主!有缘千里能相会,无缘对面难相逢,人生无非是一个‘缘’字,是勉强不来的。”

    龙步云心里一惊,重新施礼说道:“老师太!有一位冯秋雯姑娘不知是否来到宝庵,但求一见。”

    比丘尼说道:“施主!老尼已经说过,你请回吧!”

    龙步云正色说道:“师太!原谅我不懂得什么佛家禅机,我只知道我辈做人要合情合理。冯秋雯与我之间,有一个心结,如今没有解开,是叫人难得心安的。佛家讲究慈悲,难道忍令两个无辜的人,一辈子心里得不到平安吗?”

    比丘尼合掌念了一声“阿弥陀佛”说道:“命中有时终须有,命中无时莫强求!”

    龙步云说道:“师太!你错了!这‘有’与‘无’之间,不是我们的心结。我只是要见冯姑娘一面,告诉她,我内心的感受。她是一个有智慧的人,一定能够明白我的心,师太!了解一个人真正的内心,是人与人重要的因果。”

    老尼连眼皮都没有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