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前,她看到哥哥已经掩身到了庵后,便上前叩门。
开门的仍然是那个灰衣老尼。她合掌问讯:“女施主!有何事来敲小庵的门?”
小梅姑娘也合掌说道:“师太!我是游山的,走累了想找一处歇歇脚。”
老尼摇头说道:“小庵是静修的地方,不便接待施主。”
小梅姑娘说道:“师太!出家人何处不方便?我只求一碗茶水,歇歇脚就走。”
老尼还要说话,里面有人说话:“请这位施主进来吧!”
老尼这才让开。小梅姑娘进来以后,越过一处小小的院落,跨过槛子门,佛堂当中站了一位中年女尼,面如满月,眉清目秀,满脸微笑,有几分动人,青青的头皮,并没有戒疤。
一袭灰衣穿在她身上,显得十分潇洒,左手正捏着一串楠木念珠。
小梅姑娘合掌为礼谢道:“多蒙师太行方便。敢问师太法号怎么称呼?”
这位中年尼姑笑盈盈地说道:“贫尼宛清,请问施主尊姓?”
小梅姑娘说道:“姓赵。”
尼姑笑嘻嘻地说道:“赵施主!你请坐稍待,贫尼去给你沏茶去。”
小梅姑娘立即说道:“不敢当!我只要求一碗茶解渴就够了,不敢劳动师太去沏茶。”
这位宛清尼姑一直是笑嘻嘻地说道:“这是有缘!一碗清茶,算不了什么。”
说着她便匆匆进去到后面去了,那个老尼也悄悄地退出去了。
小梅姑娘站起来瞻仰佛像,原来供奉的是观世音菩萨。小梅恭身下拜,并且默默祝祷:能早日找到小真姊,不要让哥哥伤心。
她礼拜之后,忽然有一点心动。
她跟着乐如风在燕京当差,也确实学到不少江湖经验,观察入微,不遗巨细。
事实上她进入这座庵院,本来就存有戒心的。
她第一点启疑窦的是:供桌上有薄薄的一层灰尘。
这是一件极小的事,但是细心的小梅姑娘心里起了很大的疑问:“这种小庵院是十分清静之处,应该是一尘不染的,尤其是佛堂之内,为何供桌上会有灰尘?不合情理。”
由于这个疑问,就联想到:“这老尼是没有问题的,畏缩而没有地位,而这位中年尼姑一点也没有出家人那份沉静安闲,显得十分活泼,头上也没有戒疤。”
小梅姑娘起了戒心,更进一步想到:“我是一个普通游山的客人,能让老尼给我一碗茶饮,已经是十分方便了,为什么要她自己去沏茶?不近情理呀,除非有另外的用心……”
小梅姑娘不觉浑身一震,她立即从身上取出恩师乐如风的独门解毒药丸,服下一粒。再运行功力,化散药性,遍及全身。
这时候宛清尼姑从里面出来,手里托着一个红漆茶盘,上面放着一份盖碗。笑嘻嘻地端到小梅姑娘面前,放在身旁的小凳子上,道声:“施主!请用茶。”
小梅姑娘深深地称谢,说道:“师太真是方便为门,慈悲为本,亲自奉茶,真不敢当,回头我一定要奉上香火钱的。”
宛清尼姑笑道:“一碗茶算不了什么。施主今天能够来到小庵,算是有缘人。”
小梅姑娘揭开茶碗盖,热腾腾的茶香,诱人扑鼻。
小梅姑娘既然存有戒心,自然细心默察,看不出、也闻不出任何异样。
她吹开茶叶,喝了一口,觉得很香,不觉又接连喝了几口。
她连夸两声:“果然好茶,茶好水也好!”
宛清尼姑一直笑着望着小梅,没有说话。
小梅姑娘放下茶碗问道:“师太在此地住持有多久了?”
宛清尼姑笑嘻嘻地说道:“不瞒何副总管说,我来到此地不到两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