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前一阵子看了网络上的简短影评,加上IMDB的高分确认,带小内去看李奥纳多的「血钻石」,暗中希望小内从此对钻石产生心理排斥。

    电影很好看。内容大概是,非洲国家为了钻石的开采权不断发生血腥内战、动辄屠杀千人万人,而背后的元凶之一,就是为了获得低价钻石供应的西方知名厂商,而希望花三个月薪水买一颗钻石求婚的诸位,同样是惨剧幕后的共犯。

    有几句台词精准地传达了电影的意念:「发现钻石的地方,就会发生灾难。」、「告诉那个白人,我们已经够惨了,拜托不要在这里发现石油。」、「人们不会去买钻石------如果他们知道付出的代价。」

    电影中,曾经在discovery频道里听到的熟悉的非洲鼓声,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搭搭搭响的机关枪与呼啸炮击。偌大的屏幕里堆了成山的尸体,苍蝇停在蒙着白膜的眼球上,仓皇,是非洲最醒目标语言。

    钻石不再是闪闪发光的奢侈品,而是购买子弹屠杀同胞用的原始本钱。

    在影片结束后,字幕呼吁观众在购买钻石时务必注意产地,不要让自己成为冲突钻石(flictdiamonds)的消费者,无心赞助了另一场远在世界角落的战争。呼吁结束,工作人员的字幕例行公事般爬上大屏幕。

    借着以悲情为素材的好莱坞电影,我突然有种,想要为非洲做一点什么的情怀。也许参加饥饿三十,也许捐钱到世界展望会,也许在blog上整理出一些关于冲突钻石的连结给读者网友看,什么都好,就是该做些什么,才不会辜负我看完这部电影的郁闷。

    走出电影院,牵着小内的手,晚风格外清爽。

    「这样,妳还会想买钻石吗?」

    「我从来就没说过我想啊。」

    「那就是不想啰?」

    「不想了。」

    我吻了小内,开玩笑地说我的计谋成功,但心中不免闷闷。

    也许不过是一部两个小时的电影,有多少人会感伤超过走出电影院的两个小时?电影里,可怜的黑人难民问女记者:「这个新闻会让全世界的人看见我们国家的问题,而来支持我们吧?」女记者回答:「你知道吗?这个新闻可能只会出现15秒,在体育新闻和气象播报的中间。」

    真希望这仅仅是嘲讽用的台词,偏偏真实到让人没有感觉。

    我想起了另一部关于非洲黑暗面的电影,卢安达饭店。

    脍炙人口的影评建立在无数同情的泪水上。内容同样直指非洲某国循环不绝的内战,大意是,为了防止对手将来的反扑,发动战争意味着清绝对方种族的大屠杀;男主角身为非洲某大饭店的黑人经理,他的血统是屠杀者的种族,他的妻子却是必须被屠杀者的弱势种族,无须纠葛,本着天性的良善与同理心,他开始在饭店收容大祸临头的弱势族群。情势紧迫,饭店外到处都是疯狂的军队,随时都会冲进见人就杀,唯一能救他们的,是国际社会以人道和平为名的介入。

    但联合国,几乎对正在发生的种族大屠杀漠然不视。

    里面有一段对白堪称经典。

    饭店经理要所有黑人员工打电话给他们曾经服务过的白人雇主,他激动说明:「你们用恳切、从此再也不会再见面的语气向他们道别,谢谢他们以前的照顾,然后沉默挂上电话------这就是我们活下去唯一的方法。」

    果然,那些早已远在西方国度喝下午茶的白人雇主们,因为抵抗不了这种生死离别的告白,纷纷致电向联合国等权力机构施压,要他们无论如何都得派足够的维和部队到饭店,保护他们的仆人抵达难民营。

    与其说是正义感,不如说,是权力者的同情心让营救行动付之实践。

    我想起了我到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