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16)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将北太平洋防线收缩至千岛群岛。在南太平洋上,日军企图坚守的所罗门群岛、新乔治亚群岛以及新几内亚岛的东南部相继被盟军攻克,日军仅在所罗门群岛战役和新几内亚战役中,就损失了十三万官兵、七十多艘舰船以及八千多架作战飞机。在西南太平洋上,新不列颠岛上日军的主要战略支撑点拉包尔,已完全处于盟军海空军的控制下。中太平洋上日军的战略要地特鲁克群岛也失去了屏障。——盟军在太平洋上的攻势作战取得了完全的胜利,反攻菲律宾的通道已经打开。

    一九四三年九月,日本人不得不重新审视“世界形势”以及“战略方策”:

    在战略上,美国在太平洋方面反攻的速度和规模,远比我方预料的迅速而且强大得多。因此,我方企图扩大初期作战战果的各个战役——中途岛作战、瓜岛作战以及东南太平洋方面的岛屿作战等——均归失败,并且严重地消耗了准备用于对英国施加压力的日军力量。另一方面,在政略上,以德意军由北非撤退为转折点,导致意大利脱离三国轴心的不利局面,以至日德意三国协同作战的基本设想也宣告崩溃。

    二十五日,日军大本营和政府内阁召开联席会议,最终拟订出《今后应当采取的战争指导大纲》,并于意大利宣布投降后第二天——九月三十日——提交天皇召集的御前会议予以确定。《指导大纲》决定:日本须从东南太平洋的“激烈消耗战中撤出来”,“抓紧时间”建立起一个“绝对国防圈”,并以此为最后的防线,其间“迅速充实以航空兵为中心的陆海军战斗力”,“坚决以独自的力量”与英美决一死战。

    方针

    一、帝国以在今年内决定战局大势为目标,摧毁美英攻势企图,迅速确立必胜之战略态势,急速增强决胜战力,尤其航空战力,主动遂行对美英决战。

    二、帝国密切与德国合作,向完成共同战争迈进,并进而谋求对苏关系好转。

    三、迅速确立国内决战态势,并加强大东亚团结。

    要领

    一、排除万难,以一九四四年中期为目标,确立战略态势,应付美英进攻,随时摧毁敌军反攻。在帝国战争遂行上,于太平洋及印度洋方面,所应绝对确保之要域,兹定为包括千岛、小笠原群岛、内南洋、西部新几内亚、巽他海峡以及缅甸等在内之圈域(绝对国防圈)。

    在战争之始终期内,确保圈内之海上交通。

    二、对于苏联,极力防止惹起日苏战争,进而改善日苏邦交并相机斡旋德苏和平。

    三、对于中国,继续实施压迫,尤须抑制自中国大陆对帝国本土之空袭及海上交通之妨害,相机迅谋解决中国问题。

    四、对于德国,须用尽手段,图谋紧密合作,但不得因之惹起对苏战争。

    五、对于大东亚诸国家诸民族,须把握民心,确保对帝国协力战争加以指导。

    六、统帅与国务的联系,须更加紧密。战争指导,须更加灵活。

    七、为迅速集结发挥国内总战力,须断行决战施策,增大决战战力,尤其航空战力,并发挥举国赴难之高昂士气。

    八、在一贯方针之下,加强对敌之宣传谋略,其重点为:宣传轴心国之道义,彻底施行大东亚政策,使主敌美国丧失战意,离间美、英、中、苏,以及促进印度独立等等。

    从军事上讲,日本人的战略企图已经无法实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