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16)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有足够的体力和耐力切实履行作战职责?他们是否还有足以支撑一场会战的牺牲精神?

    六月七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拟订了《保卫武汉作战计划》。其方针是:“以聚歼敌军于武汉附近之目的,应努力保持现在态势,消耗敌军兵力,最后须确保大别山、黄麻间主阵地,及德安、箬溪、辛潭铺、通山、汀泗桥各要地,先摧破敌包围之企图,尔后以集结之有力部队由南北两方沿江夹击突进之敌。”其指导要领是:“第五战区应以现在态势确保大别山主阵地,积极击破沿江及豫南进犯之敌。”“第九战区应极力维持现在态势,并须确保德安、箬溪、辛潭铺、通山、汀泗桥之要线,以维持全军后方,使尔后作战容易;尤须先击破经瑞武路(瑞昌至武穴)及木石港西进之敌。”“武汉卫戍部队准备改守沿江要点及核心阵地,应以现有兵力之一部(十三师)准备推进使用于五战区,三师、五十五师使用于九战区与敌决战。最后应固守核心阵地,使两战区野战部队得重新部署,向敌夹击。”“第一、二、三战区仍以现在部署积极向敌袭击,以牵制敌向武汉转用兵力。第三战区沿江要塞炮兵更应排除万难,妥为部署,俾发挥威力,截断敌舰长江联络线。”

    至一九三八年八月中旬,日军已完成制订作战计划、扩大集结地域、修建前进机场、轰炸中国战略要地等攻取武汉的一切军事准备。日军第二军的第十、第十三师团集结于安徽庐州(今合肥)地区;第十一军的四个师团和一个旅团集结于江西九江地区,其中第六师团在黄梅附近、第一〇六师团在九江以南、波田支队在九江以西、第一〇一师团在九江东南、第九师团先头部队连同冈村宁次的第十一军指挥部进至九江。而海军航空兵也已进驻安庆和九江机场;海军舰只在长江中下游集结完毕;空军的三个飞行团分别抵达了庐州、安庆和南京等机场。

    日军攻取中国武汉的态势已不可逆转。

    日方对中国战场的情势判断是:“蒋介石认为此次会战关系到国家民族存亡,因而倾注最后努力确保武汉。但其决心并不巩固,其内心为在本次会战后仍能保存自己的势力而煞费苦心。”对于中国军队即将投入的兵力估算,日方认为是九十个师,但“其中大部,都是在过去数次会战中吃败仗的部队以及训练不佳的新编部队”。其中位于长江北岸的中国第五战区威胁不大:“白崇禧以强大的一部配置在大别山脉以北地区,准备从该方面向我采取攻势。主力集中在该山脉以南地区,沿扬子江北岸前进,对我稻叶部队(第六师团)进行反复攻势,但其攻击能力不大,因受该部队的反击,正败退中。”而来自长江南岸的中国第九战区的反击则应给予重视:“对于来自扬子江两岸地区的松浦、波田两部队采取攻势的敌人,将主力集中在前线,企图使该两部队受到挫折,同时陆续向阳新、吴宁、南昌方面增加兵力,有分数段进行抵抗的企图。”日方估计,中国空军可以投入武汉作战的“破损飞机和组装进口飞机”,数量大约为“二至三百架”。

    大战在即,看似准备就绪,但日军的将领们仍有焦虑之事:极度的暑热中,上一阶段的作战每每受到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部队推进困难,伤亡严重,加之患病者增多,各部队都出现减员,亟需新兵补充。而从国内抵达战场的新兵,于酷热潮湿中乘船长途行军,不免因极度的水土不服导致身心疲惫、情绪低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