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攻破秦军防线,打得蒙骜弃甲而逃。

    联军乘胜追至函谷关下,蒙骜闭关不出。太原郡的三晋遗民乘机起事,赶走秦国官吏,与信陵君遥相呼应。

    回想起来,这也是战国时期函谷关第三次遭受到联军的攻击。第一次是公元前318年公孙衍组织五国伐秦,秦军出关迎击,大破联军。第二次是公元前298年孟尝君发动齐、魏、韩三国伐秦,驻军于函谷关下两年,后挥师入关,迫使秦国割地求和。这一次,信陵君又将自己的旗帜插到了函谷关下,虽然没有能够攻克这座雄关,但也让秦国人心惊胆战,信陵君因此威震天下,被世人誉为“军神”。

    当时各国谋士纷纷跑来向信陵君进献自己写的兵法,信陵君一一指点,并令门客进行整理,编撰了一本《魏公子兵法》。可惜的是,这本书未能流传于世,后人只能凭空想象。

    秦国方面,不消说,将信陵君当成了眼中钉、肉中刺。

    信陵君的可怕之处,不只在于用兵如神,还在于他有很强的人格魅力。魏国人对他奉若神明自不待言,天下诸侯本来有如一盘散沙,只要他振臂一呼,便可抛除异见,团结一致对付秦国。信陵君的声名之旺,委实比当年孟尝君有过之而无不及。

    但是,信陵君的这种人格魅力,也是他的致命伤,尤其是当他的对手不是别人,而是善于洞察人情世故的吕不韦的时候。

    前商人吕不韦有这样一种信念:“自从世界上有了钱,就没有摆不平的事。”他一面命令蒙骜严守函谷关,不得出关迎战,一面拿出一大笔黄金(他现在比原来阔多了,一出手就是万两以上),让人带着去魏国活动。

    这笔黄金,当然不是去收买信陵君,这是吕不韦想都不敢想的。他派出的间谍潜入魏国后,很快和晋鄙的门客,也就是魏国唯一对信陵君持仇视态度的小团体接上了头。

    不久之后,一些令人不安的消息便传到了魏安僖王的耳朵里。

    “公子(指信陵君)在外流亡了十年,如今军权在握,各国将领也听从他指挥。天下诸侯,只知有公子,不知有魏王。”

    “公子早有不臣之心,之所以同意回国抗战,是想抓住这个机会自立为王。天下诸侯害怕公子的威势,也准备一起拥立他。”

    “据说,连秦王都派了密使到公子军中,向公子表达了和解之意。只要公子称王,秦国便愿意与魏国和平共处,共治天下。”

    魏安僖王从骨子里说,对信陵君是不信任的。这种不信任基于两个方面:一是他本人的庸碌无能,二是信陵君的德才兼备。原来大敌当前的时候,他或许曾经为兄弟重逢流过两行眼泪;现在形势好转,联军直逼函谷,他便难免又起了嫉妒之心,对那些道听途说的消息便变得敏感起来。

    就在这些谣言传播之际,秦国派使臣来到魏国,见到魏安僖王,便摆出一副吃惊的样子,随便敷衍几句了事。回到宾馆,才偷偷摸摸向魏国的工作人员打听:“咦,贵国不是已经立信陵君为王了吗?怎么还是他呀!”

    工作人员自然把这些话都向魏安僖王作了汇报。魏安僖王再也沉不住气了,不由分说,派人到前线宣布免除信陵君的大将军之职,改派他人接替。

    信陵君接到命令,长叹一声。他知道,这一次被褫夺兵权,意味着他再也没有出头之日了。

    回到大梁之后,他就称病不朝,躲在家里日夜与门客饮酒作乐,沉溺于醇酒妇人之中。这样胡天胡地过了四年,最终竟因酗酒而死。

    至于围攻函谷关的多国部队,自从信陵君被撤换,也就失去了主心骨。没过多久,就各自撤军回国了。蒙骜出关追击,迅速扑灭了太原郡的三晋遗民起义,重新将太原郡置于秦国的控制之下。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正当联军和秦军在函谷关相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