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开放是网络内在的精神;没有开放,就没有网络。但由于网络上各个局部的发展很不平衡,因此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带围墙的“花园”。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封闭恰恰是开放带来的结果:由于开放,网络的规模变大;而任何一个大而复杂的系统,内部都不可能是匀质的,必然会出现各种自治的子系统。这些自治的子系统能够在其内部进行更灵活的调整,从而使得网络可以更好地包容区域间的不平衡。此外,这些“花园”并非是完全封闭的,它们在不停地与外部环境进行各种各样的交换。所以说,封闭是开放中的封闭;开放并不意味着一个匀质、没有内部边界的系统。

    6.接下来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互联网时代很多创新都来自于创业公司?创业公司又该如何应对大公司复制其创新想法的举动?

    大公司们有成熟的模式、成熟的流程,他们往往致力于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就好比在爬山,一直朝着最顶峰前进。当他们到达顶峰时,也就到达了一个局部最优点,这时再往任何方向走,都会走下坡路。也就是说,他们陷在了一个局部最优点,无法跳出来。

    创新往往发生在边缘地带,发生在不那么优化的区域。创业公司的起点往往就处在这种边缘地带中。换句话说,创新往往意味着不那么优化,意味着某种程度的低效率。但系统的活性也正是由此而来。我在《失控》这本书中总结了适用于复杂系统的九律,其中一条就是最大化边缘地带。

    互联网时代的一个特点在于降低了创业成本,使得人们可以尝试一些暂时低效率、没有收益的做法;另一个特点是变化更快,产品的生命周期大大缩短,往往从一个点上开始,快速地迭代和重构,模块化地增长。在这方面,创业的小公司更有优势,更具灵活性。

    至于说到大公司复制创业公司的想法,我的看法是,想法与执行相比,执行更重要。大公司们由于既有的惯性,就算想要复制创业公司的想法,也往往不能有效地执行。如果这种复制真的能够成功的话,那也说明创业公司未能在执行上胜过大公司。仅有好的想法是不够的,关键还是要执行。

    7.您在《失控》这本书中,反复强调自底向上和去中心化的结构。您认为在实践中,这种分布式系统真的具有优势吗?

    是的,大自然已经一再验证了这点。不论是蚁群还是蜂巢,都是自底向上和去中心化的绝妙案例。群体智慧从大量看似无序的个体行为中涌现出来。人类社会也是如此,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以微博为例,一条短短的微博很难包含太多的实际意义。但通过转推这种自底向上和去中心化的群体行为,从大量杂乱无章的短信息中,就会涌现出意味深长的社会现象。这就是社会化媒体的本质所在。

    当然,我并不是说一味地只要自底向上而不要自顶向下。事实上,一定的自顶向下的引导会使系统的某些性能变得更好,特别是对于人类社会这样一个系统来说,自顶向下的引导是不可或缺的。

    我想强调的是,自底向上和去中心化的结构所能做的事情,要远比我们想象的多得多。在维基百科之前,我们谁也不认为可以用这样的方式来编撰百科全书,但维基百科就是做到了。另外,我很高兴《失控》中文版的翻译过程也正是这样一种自底向上和自顶向下的结合。

    8.您被看成是一位技术布道者,可是据我们所知,您不用手机,在您的家里也没有电视机。那么您对技术到底是一个什么态度?您是否认为技术与人性会有冲突?

    首先,我认为技术是中性的。一项技术既可以用来行善,也可以用来作恶。但技术的进化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从这点上来说,技术是好的。技术在造成许多问题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提供解决方案。这个对消的过程哪怕只有一点点向善的趋势,日积月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