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改革开放30余年来,在思想解放、市场经济大发展的浪潮中,国际化背景的青年人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中国企业和文化走出去、引进来各个方面都作出了重要贡献。无论是引领新经济创新的成功创业者李彦宏、张朝阳,学术创新领域的知名学者施一公、饶毅,还是跨国公司高管张亚勤、李开复,资本运作高手汪潮涌、沈南鹏等都是拥有国际化留学、工作经历的青年海归。

    他们在三四十岁的青年时期或开辟了某个领域,或创新了某项事业,或引领了某个行业。在中国社会大转型的时机中,这些国际化的青年才俊因为熟悉东西方不同文明、掌握人类先进知识成果,在各个领域推动了社会发展和创新,同时,也为全社会树立了国际化青年成才的典范。

    既然青年人才是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创新又是全球化时代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全球各国都将青年人才的培养和储备纳入重要的国家战略,制定各种吸引和留住国际化青年人才的政策。中国社会历经30余年成功的改革开放后,未来30年或更长时间里,经济方面如何升级转型,文化思想领域如何取得创造性的突破,如何在全球化背景战略布局取得竞争优势,无疑需要大批高端的国际化青年人才。所以,未来的发展不仅要在经济领域解放思想,也要在人才观念上解放思想,破除陈腐的用人理念,大胆创新人才机制、唯才是举,目光长远地为培养、储备国际化青年人才开辟道路。

    第一,要把青年人才的培养和储备放在全球背景下,把青年人才储备库扩展到全球范围。由于创新成为全球化时代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全球各国将青年人才的培养和储备纳入重要的国家战略,纷纷制定各种吸引和留住青年人才的政策。欧美等国在签证、移民各方面出台政策招揽全球青年人才,更有美国议员提议,未来将在外国留学生的理工科硕士学位证后直接附上移民美国的签证。近年来,中国中组部牵头继“千人计划”后又出台了“青年千人计划”,旨在吸引35岁左右的全球范围的青年人才。

    我国可挖掘的国际化青年人才资源相当丰富,首先,每年有超过30万青年出国留学,也有大量高端青年人才至今留在海外,这批青年人才多在30?40岁,多数在国内受过基础教育,比较了解中国文化,加之拥有国际视野、通晓多元文明,吸引和用好这批青年人才定能为国家各方面创新发展提供动力。

    另外,中国经济迅速发展,成为全球许多其他国家青年人才向往的地方,如今在华学习的外国留学生有20余万人,若能留住其中最精英的部分,便是我国人才储备的一大成果。人才竞争日益严峻的国际环境中,通过一系列政策将高层次的“洋青年”人才为我所用,我国的国际化程度和全球竞争力也将随之提高。改革初期,有“招商引资”帮助中国经济起飞,如今“招才引智”吸引全球青年才俊,何尝不能帮助中国进一步创新转型?全球化背景下,招揽人才的国家行为和政策扶持显得举足轻重。

    第二,国际化背景的青年人才的吸引和留用都需要宽松、宽容的社会“软环境”。今天的中国随着GDP不断攀升,国际投资的持续关注,硬件条件已经有了很大提升甚至领先于很多发达国家。但是,多数高端青年人才最重视的并非有多少高楼大厦和尖端设备,而是能够利于其创新发展的社会“软环境”。这就包括了社会的开放程度、国民的整体素质、创业科研的体制机制等一系列要素。

    第三,认识到人才的成长和培养有其特殊性,有计划培养,灵活用人机制,大胆破格录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高端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要求我们科学看待青年人才的发展,不能单纯地以职称、资历、学历等一条外在的“死”标准衡量不同阶段的人才,既要看到已有的成就,更要看到青年人才未来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